我的蕭紅(1)

我的蕭紅(1)

陳真

2025.07.03.

今天來到哈爾濱馬迭爾賓館的餐廳用餐,彷彿時光倒流。這棟建築具有許多歷史意義,包括新中國的成立。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之一 “懸崖之上” (我看過許多遍)就是在這取景。

吃飯時,餐館外頭傳來一名俄羅斯女孩嘹亮的歌聲,唱著喀秋莎,很感動。

我跟小孩講過喀秋莎這首歌的故事。我還看過一段紀錄片,八十年前,反法西斯戰爭期間,蘇聯一群男大學生準備上戰場,出發前夕,同校女生聚集禮堂,集體唱起這首情歌,為同學們送別。至此一別,也許再無相見之日。

每次跟小孩講起這段影片,她們似乎無感,但我不管對她們講多少遍這段影像,心裡總是很悲傷,也許在某個意義與心境上,我自己宛如就是那群男同學,差別只是在於從來沒有人為我送別。

馬迭爾餐館旁邊有個很美麗的書局,叫做中央書局,四層樓高。原本想假裝沒看見,不想進去,因為我知道我能抵抗一切,唯一就是無法抵抗誘惑,我知道我很可能會忍不住又要買書;就跟毒品一樣,書本已誤我一生,害我不淺,別再誘惑我了。

可是沒辦法,後來還是進去了,馬上買了余華的幾本書。現在手頭上拿著一本,余華說,當別人的痛苦成為我的痛苦之時,我彷彿就能明白了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寫作。

我特別喜歡哈爾濱,主要原因之一跟蕭紅有關。蕭紅就是哈爾濱呼蘭縣人。許鞍華拍的 “黃金時代” 就是在講蕭紅的故事。

蕭紅有一部長篇小說,叫做 “呼蘭河傳”,裡頭有一些關於蕭紅童年的回憶,關於祖父與一個園子,很動人,彷彿引領我跨越時空來到哈爾濱,而我如今終於來了。

夜裡走在蕭瑟的哈爾濱街頭,我告訴小孩說,把拔就是喜歡東北這樣一種氣味,大氣,孤獨,帶點蒼茫。

十多年前,我原本都已經訂好機票,打算自己一個人來哈爾濱,尋找蕭紅的足跡,我想見她所見,聞她所聞。後來因故沒能成行。

許鞍華在電影 “黃金時代” 末尾給了蕭紅極高的評價,正所謂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生前寂寞的人,死後就不寂寞了。但是,縱有千秋萬世名,事實上這一切統統都跟他沒有關係了。

許鞍華的評價是對的。在那樣殘酷動盪的時代歲月中,蕭紅筆下所描述的卻是一幅動人的圖畫。

蕭紅一生滄桑,只活了31歲,但我心裡的蕭紅卻只有六、七歲,彷彿就停留在她最美好的童年。也許那才是她的、同時也是我的黃金時代。

不識蕭紅者,參考這篇:

萧红的《呼兰河传》,真的是茅盾口中的“寂寞之作”吗?

https://share.google/7sw2hv8N5FSHXmSez

兩岸議和團 © 202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