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左派笑话。
一个托派看见一个人要跳海自杀,他急忙走上前阻止。
“何必想不开呢?您是有神论者吗?”
“无神论。”
“请问您支持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空想、民主、科学、国家还是其他?”
“科学社会主义。”
“天哪!那您支持列宁主义、卢森堡主义还是其他?”
“列宁主义。”
“同志!您也支持托洛茨基主义吗?”
“我支持斯大林主义。”
“去死吧!革命的叛徒!”托派一脚把他踢进了海里。
政治属性是人为赋予的,并最终服务于政治实践,也就是光谱、运动、主义这些东西。抛开这些不谈,个人觉得一个普通人,同情弱者,希望改变被欺负的人或团体的生存环境,关注自由、平等、剥削、歧视这些母议题,就足以自称左派了。无非是在现实里,大家为了谁来定义弱者,先关注哪个弱者争吵不休,打得头破血流罢了。
成长于二战后,60年代的青年是光荣的。二战催生的罗斯福/毛泽东/斯大林式的大政府制造了他们,而他们也成为了历史潮流和大势,要求当权者从意识形态斗争和战争ptsd中走出来,更关注人的生活和人的发展。
在西方,青年们投身于种族平权、女权、性解放和反战运动,这些理论学说也是人类的思想财富,说他们对人类的解放没有贡献是不公正的。
在东方,日本人有从左翼思潮中诞生的漫画家/导演/作家,也无关个人喜恶,他们的一些作品确实足以在历史中留下印记。大陆的青年们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写进革命纲领,并引领完成了改革开放,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而台湾的青年,也完成了打倒蒋家军政府,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目标,虽然运动的成果被各种势力最终篡夺,但不可否认,美丽岛依然是一段光荣的历史。
苏联的青年最终没能随着历史潮流完成转变,这里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斯拉夫人自己的原因,最大的责任还是他们自己把皇冠扔到了地上,苏联曾诞生过哲人王和红沙皇,但在苏联岌岌可危时却没有人站出来承担那皇冠的重量了。苏联的尸体成了新自由主义者的食粮,俄罗斯也沦为了西方的加油站。
总之,这就是新一代青年们生活的世界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左翼风潮、民权运动而起,最后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得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喧嚣吵闹和轻浮是合理的,被损害被敷衍的人是沉默的,直到沉默的人拿起了剑,杀死了那个背叛青年时代的自己。
大年初四,祝大家新年快乐。
加温
發佈日期: 2024.02.13
發佈時間:
下午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