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寫下您的留言

 
 
 
 
 

標註 * 的欄位為必填欄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你的留言可能需要經過審核,核准後才會顯示在訪客留言板上。
我們保留編輯、刪除或不發佈留言的權力。
1968 則留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下午 9:31
(續前)

二、三十年前,寫了篇文章,流傳甚廣,叫做 "說點社運的風涼話",批評台灣所謂社運界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封建與虛榮,動不動就以什麼學者專家或什麼大老為中心,好像唯有這些人,才有資格站到檯面上,而且什麼都不用做,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直接就囊括所有榮耀與光環。

而且,所謂社運人士,種種行為往往不是出於理想,而是出於道德虛榮或另有所圖,總之問題非常非常多。

文章一出,就像捅了馬蜂窩,有人叫好,有人謾罵,我的email 信箱頓時塞爆,信件如雪片般飛來。

記得其中有一封,有個人署名,正經八百地教訓我說,你什麼事都沒做,卻只會批評,輕蔑他人的努力,說我只會說風涼話批評做事的人。

於是我就問他,那你做了什麼事?他亮出頭銜,很驕傲地回信說他是環保聯盟的志工以及曾經擔任什麼活動的策劃之類。

我跟他說,你知不知道環保聯盟是我在1987年10月31日跟幾位朋友一同創立的?

其實不只這樣。環保聯盟成立後,隨即在全台各地成立分會,其中以高雄分會最具規模。大家推舉我當首屆會長,我再三強調我不要,我不喜歡擔任領導。

沒想到票數開出來,我依然是最高票。我當場翻臉,說我已經清楚表明不當會長,如果硬要逼我,我就馬上退出環保聯盟。

大家看我心意已決,只好由第二高票的楊秋興擔任會長。

跟維根斯坦一樣,長年以來,我總希望盡一切可能避免成為一個公眾人物,也許凡是身上有點存在主義氣味的人,似乎都有點這個毛病,社交恐懼,害怕應酬 ,不會講場面話,重視私人世界,害怕光鮮亮麗。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你要批評什麼,先做好功課。

而且,還是那句老話,海邊總有逐臭之夫,爾之美食,我之毒鴆。你覺得妙不可言金碧輝煌的事物,也許別人退避三舍,逃之猶恐不及。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對某些人尤其對某些怪物來說,知己如此珍貴,理解如此難尋。

知己就是那個能看見你的心,相信你,理解你,至死都還惦記著你,把他的生命同你的生命做出某種深刻連結,甚至以命相許、願意把他的項上人頭交給你保管的人。

很多人也許都聽過我多次說我這輩子只對不起一個人,就是范光棣。但我從未說出我為何對不起他。范光棣也很好奇,幾次問我。

在他過世前兩年,我決定告訴他。他聽了哈哈大笑說:"你真的很像維根斯坦。這麼小的事,我早就不放在心上。"

我說,如果真的不放在心上,根本就不會記得,更不會幾年後在劍橋出版的那本關於維根斯坦與馬克思的書中,把那段關於我和他之間未完成的約定與承諾給刪除。

范光棣聽了還是笑,開始講他所熱衷的老子思想,叫我多想想老子的智慧。

我其實曾經把我如何對不起范光棣的故事,寫給大陸一本雜誌,叫做 "讀者",據雜誌編輯說,這雜誌歷史悠久,1980年就創立,讀者眾多,發行量將近一千萬。

十多年前,大約2011年底,有一天,我接到 "讀者" 雜誌編輯的來信,說想跟我邀稿。我問他們希望我寫什麼。他們說寫什麼都行,寫八卦都歡迎,只要別寫得太難就行。我說我可以寫得連三歲小孩都懂。

在溝通中,編輯先生提到范光棣,說他們很好奇我到底是什麼事對不起他?在多次書信往返中,我告訴他們此事的大概經過。

我答應他們的邀稿,也答應把我對不起范光棣的故事發表在 "讀者" 雜誌上,但是,沒想到我父親病況不斷惡化,隔年,2012年去世。

在那段艱難的期間,我根本沒心情也沒時間查看email信箱,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我對所有來信完全不回應,但我偶爾還是會打開信箱,隨便挑幾封信看看,看到讀者雜誌編輯的多次來信,其中有一封說,只要我同意,他們認為我的這些回信本身綜合起來就是一篇關於我和范光棣的文章,直接便可刊登,問我願不願意。

十多年過去了,我至今沒有回信。我記得他們後來幾封來信顯露不悅,覺得我太離譜,怎麼說消失就消失。但我始終沒跟他們提到我父親過世對我的打擊及影響。

我喜歡朋友,喜歡私人世界,喜歡生命,喜歡風花雪月,喜歡搞笑,喜歡言不及義,喜歡世上萬物,尤其喜歡小孩和狗,但我害怕世故,畏懼心機,排斥世俗衡量,誰厲害,誰比較不厲害,誰地位高,誰知名度夠,誰吃得開....等等,我總想跟那樣的世界離得更遠。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下午 5:20
衷心期待鬼子一定要挺住,不能認錯,不能龜縮,要挺住,繼續鬧,最好再鬧更猛一點,看能不能幫忙我們收回釣魚臺。

保釣聽了一輩子,實在很煩。光嗆說釣魚台是我們的沒用,誰都會嗆,得真正收回才有意義。

陳真
2025.11.22.

==========
中國大使館嗆:釣魚台屬於中國!

民視新聞網
2025年11月22日

國際中心/李明融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引發中國強烈反彈,相繼祭出制裁政策,包括要求中國公民取消前往日本旅遊行程,甚至呼籲不要前往,根據統計,自15日起,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已取消超過50萬張飛往日本的機票,中國甚至禁止水產進口等措施,雙方關係持續惡化,沒想到昨天(21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突發文嗆,釣魚島(台灣稱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更稱中國海警船在「自家領海」內巡航執法正當合法。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下午 5:03
我已經離開講台,尤其離開鎂光燈三十幾年,幾乎是與世隔絕,但依然偶有採訪或演講邀約。包括兩岸,不管是書刊雜誌或報紙專欄、實體論壇、上電視台當名嘴什麼的,我都一概推辭。逃都來不及了,哪還會自己去爭取?我又不是發神經。

海邊總有逐臭之夫,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往光鮮亮麗的方向走。

至於理解任何一種事物都一樣,應該在最基礎的知識與經驗上下苦工,並持之以恆,而不是什麼上網看什麼網紅的東西。

對我當然也一樣,我不是任何人的耳目,如果你想了解什麼,就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頭腦,用最深的工夫去理解,而不是把別人的想法當成你的想法,把別人的經驗當成自己的經驗。

我常納悶,很多人每天掛在網上到底是在看什麼?我自己上了網或打開電視,卻總是一片徹底的茫然,實在不知道要看什麼,毫無閱讀價值。這是由衷之言,並無貶損之意。

我是說,除了范光棣經常寄來他的無數文章我會看之外,在網路上或實體著作中,就議論性質而言,幾乎沒有一個人寫的東西或所說的意見,或任何一個媒體的評論,對我是有一絲吸引力的。

我不想把別人講得很差,只能說人們的言論對我毫無用處。我畢竟不是那樣的人,不以那樣的方式理解世界,我沒那麼單純。

如果我不是某種人,不會為哲學、不會為一加一等於二埋葬一生。

這些話,幾十年來,我其實寫過千百次,只是我知道人們不會對之感興趣。人們喜歡看的就是政治,而不是思想,更不是關乎認知與理解的可能性。

並不是因為這些很難,而是因為人們對微妙且抽象的東西根本不感興趣。許多時候,我覺得在人們的眼皮下寫這類思索,簡直就是自我作賤,自取其辱,所以盡量不寫。於是我二十年前就停掉了親系譜,並且刪除親系譜裡頭的許多文章(因為發生多次被人剽竊為教材),只留下一些風花雪月。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段視頻,是一位西方學者(?)的演講。標題寫得很聳動,寫說剛獲得Alan Turing 獎的AI教父(好多AI教父)指出AI走在根本錯誤的發展道路上。

於是我就點進去看。講者的意思是說現行AI的認知是透過龐大數據與資訊,被動學習而來,而非主動學習。講者說,那不是主動經驗的累積,不是真正的認知。他覺得應該讓AI自己去面對問題,形成經驗與判斷,才是真實的理解與認知。

我聽了,其實覺得很沮喪,因為講者實在很幼稚,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他所批評的,以及他所期待及指引的發展方向,不就都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問題嗎?

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對於認知的本質會有什麼不同嗎?講者終究沒有回應 "意義來源" 的根本問題。

27年前,我念碩士的第一年,寫了三篇論文,就是在談關於意義來源與認知本質的問題。

那三篇論文,我估計再放個50年應該也不會過時。

我那三篇論文,第一篇叫做 "How natural can naturalized epistemology be?" (自然主義知識論能有多自然?)

第二篇叫做 "On Soical reading of Wittgenstein"
(談社會性閱讀維根斯坦)。其實就是在講社會性的知識論到底能走多遠?

第三篇叫做 " A forbidden lqnguage game?On Wittgenstein and AI" (一個禁忌語言遊戲?談維根斯坦與AI)

主要就是談維根斯坦和他的學生--真正的AI之父 Alan Turing 兩人對於認知本質南轅北轍的看法與爭議。

我當然不可能在版面上說明這一切。之所以舉這段視頻的例子,我是想說,在一種公眾場地,我們始終只能講一些極其明確而單純的議題,思想畢竟只屬於極少數人。

問題是,不管你想理解什麼問題,都應該在基礎問題上下苦工,而不是說什麼上網看看誰的臉書或網站,然後就以為自己很懂。那真的是蠢到爆炸。

維根斯坦生平最痛恨一種東西:虛榮。但他曾經說,他有時忍不住就想出書。為什麼呢?他說,他看到市面上那麼多蠢話,"一再刺激著我的虛榮心",讓他很想趕緊把書出版。

虛偽的世界總期待人們要謙虛,其實,如果你根本沒那麼偉大,哪需要謙虛?因此,我不是一個謙虛的人,因為我沒那麼偉大,只是我也不想說實話就是。因為,我知道,當我說出實話,其實只會自取其辱。

但是,實話就是這樣。每當我看到市面上那麼多蠢蛋講蠢話,我就很想趕緊也粉墨登場,說一些寒窗思索與肺腑之言。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下午 3:25
大陸臨床醫學,好的遠遠超越台灣一般水平,差的,只能以令人驚嚇來形容。而且,差的遠比好的多。

台灣則是素質水平很平均,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但也不是多厲害就是。頂尖的不多。

英國則略遜台灣ㄧ籌。如果是英國最好的醫學中心附設醫院,例如劍橋,水平其實也差不多就相當於台灣的醫學中心。

大陸科技突飛猛進,唯獨醫療停滯不前,可能是因為醫生的薪水實在太低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下午 3:08
我一周只工作16小時。我如果天天工作,朝九晚五兼值班,月薪當然是幾十萬人民幣。
方寸懒人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下午 2:02
刚查AI,有统计数据显示,北医三院的平均工资约为 14250元/月,年终奖平均约36250元。
又查主治医师,根据一份2025年的行业分析,中国卫生系统主治医师的月薪范围大致在 2.3万 - 3.8万元 之间。这个范围会因职称细分、地区、医院等级和科室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要按陈医师的说法,薪酬每天都有几万人民币,那每个月岂不是有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的收入?未免夸大其词,使人瞠目。大陆之大,变化之巨,天外有天,岂是偏局一隅的岛民所能知。。。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上午 11:52
謝謝建議。努力中。

謝謝許多人幫我求職 ,我沒有要求職。因為我只想著錢,並沒有想要去大陸為人民服務,太難了。而且,大陸醫生一個月的收入,我大約工作頂多兩小時就有了。大陸太虧待醫生了。

前些日子,一個定居在大陸某地的台灣上市或上櫃公司的董娘,從大陸跑來找我看病,她原本是在大陸的所謂三甲醫院就診,我看了她帶來的病歷,感到很吃驚。在精神醫學這方面,大陸落後台灣大約30年差不多。
方寸懒人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上午 10:13
另外暂留台湾也未为不可,因为统一应该也不会太久了。最重要的是,中国现阶段已是武德充沛,可以在第一第二岛链完全碾压美日同盟,摧枯拉朽。如若怀疑,不妨咨询一下王孟源,以及台湾的军事网红邱世卿、吕礼诗等。若想正确认知历史变局,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方寸懒人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上午 9:47
前一则留言,再贴一遍:

建议陈真医师写一份自己的介绍,专门去一趟杭州,找一下台办,把自己的情况和孩子上学的打算,跟接待的工作人员详细说明,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
另外建议您不要一味蜗居巴勒网,要多主动争取参加一些大陆举办的官方活动,比如海峡论坛等等,以及台湾苏恒、翟翾等人的访谈,以让大陆相关人士对台湾多一些真实的了解,大陆官方长期以来被马英九之类的国民党人反向统战忽悠,缺少统一台湾的紧迫感。
至于学区房划分等等政策,千奇百怪,很难操作,您从维护教育公平的角度就很好理解了,目的就是不要让权势阶层在义务教育阶段垄断优质教育资源。
大陆这么大,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方言习俗历史文化传承,相当于几十个国家组成的联邦,各地区财政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一定要正面与当地政府接触,了解当地政策,不要道听途说到处打听,以盲导盲,就像您在上海街头问路,上海本地人谁没事在大街上溜达,绝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游客打工族,没法回答您的问题。人民政府为人民,有台办、台联等专为台湾人服务的机构,还有当地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民事管理机构,有事先找他们咨询更靠谱些。
方寸懒人 發佈日期: 2025.11.22 發佈時間: 上午 9:44
另外建议,要安顿孩子,先安顿大人。最近赖岳谦受聘为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具体情况不妨向他和苑举正教授等人打听一下。
您本人也是资深的精神科医生,可以打听一下在大陆开设的台资医院,是否愿意录用。也可以找一下打算定居地区的医院,是否有可能作为专业人才引进。
比较有名的人物,比如香港的人大代表凌友诗,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卢丽安,以及经常来往两岸的新党王炳忠等人,可以想办法跟她们联系,如果愿意提供帮助则善莫大焉,不必自视清高不求人,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每个人都如尘如土,另外这本来也是他们应尽的份内义务。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1 發佈時間: 下午 8:30
漢奸商店!

以後義美的東西請大家都不要再買。

陳真
2025.11.21.

============
義美推「高市早苗款巧克力」謝謝日本挺台灣 網讚:買爆義美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AMP https://share.google/FCe6Jsp647hlVQP38
A Hsin 發佈日期: 2025.11.21 發佈時間: 下午 4:09
最近有台灣Youtuber採訪在大陸的台灣夫妻,這夫妻讓小孩在大陸上學,原因是台灣課綱去中國化太過分,也不喜歡小學就教性別認同,另外也覺得大陸人講話較直接。

大陸孩子對科技的接觸與AI教育超乎想像!|台灣夫妻不放心台灣的教學環境和課綱 決定讓孩子從小在大陸受教育!|兩岸|住在廣東的千百種生活EP.11|廣州|中國大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qRuQVYHUY&t=509s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1 發佈時間: 下午 12:28
小鬼子沒人性(11):小津畜牲如是說

陳真
2025.11.21.

請先看區桂芝老師的一段視頻: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4QRfBrgyZx/

區老師提到小津安二郎。我來跟各位說,這就是個畜生。

他兩次參軍,侵略中國與新加坡。侵華期間,自願加入毒氣部隊,以姦殺擄掠為樂,並且參與南京大屠殺及其他許多城市的屠殺,引以為榮。

一些日本人在戰後,對自己的侵略血腥暴行感到後悔與自責,但是小津戰後多年之後多次受訪,依然對自己的獸行樂得爽歪歪,始終引以為傲。

這個畜生曾經對記者很興奮地說:"砍人和古裝片一模一樣。ㄧ砍下去,那人一動也不動,然後啊的一聲倒下。戲劇正巧就是這麼構思的啊。我居然會這樣想事情。"

1939年3月,南昌會戰期間,日軍在修水河南岸遭遇國軍抵抗,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小津安二郎就是日軍毒氣部隊的指揮。同年3月20日,小津畜生寫下日記,描述他如何指揮毒氣作戰。

為什麼小津畜生殺人殺得這麼爽呢?他說:

"你不能用陰暗的心情對待戰爭。說得複雜一點的話,你不能用否定的態度面對戰爭,你必須肯定所有的作為。這樣的話,你做為一個人的堅強才能彰顯。"

幹他媽的小津畜生,如果我有機會砍他,我也會抱著肯定一切作為的態度,愉快地給他砍下去。

小津畜生始終津津樂道他指揮毒氣部隊的美妙往事,為什麼他用毒氣大規模殺害中國男女老幼殺得這麼爽呢?他說,那是因為中國人根本不是人,只是蟲子,只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噁心東西。他說:

"我對中國兵,根本沒把他們當做人看待,他們只是那種到處都能看見的蟲子,從牠們身上,我看不到牠們具有做為人的價值。他們依然很頑固地反抗,但他們看上去其實就只是一種東西。不管怎麼殺害他們,我都十分心平氣和。"(摘自 "小津安二郎戰場談" 一書)

小津畜生在日記中或受訪時還提到一些 "趣聞",例如:

"一個中國婦女來到部隊長面前說,我女兒被你的部下強姦了。部隊長說,把證據拿出來!婦人拿出一塊布。部隊長問全體隊員說,你們有誰認得這塊布?沒有人回答。

於是,部隊長走近婦人說,妳看,這裡沒有人強姦妳女兒。說完之後,突然拔刀,當場砍死婦人。然後若無其事地把刀上的鮮血擦乾淨,收刀入鞘。"

1938年4月11日,小津畜生寫信給國內的作家友人,興奮地、戲謔地仔細描述他出入慰安所逞獸慾的心得。

這個畜生,後來又多次描寫慰安所,例如,1939年1月13日,這個殺遍中國大江南北的畜生,來到湖北應城,興奮地在日記裡寫道,再過兩天,就輪到本隊去慰安所玩了,並且讚賞日軍在中國各城市廣設慰安所。

這畜生戲謔地描述某處慰安所是如何的 "大場面","朝鮮3人,中國12人"。牠說:"慰安所生意非常興隆。但是,如果不是性慾高漲如野獸狂奔,如果不是需要事先喝點小酒助性,我不敢接近那些長得像妖魔鬼怪的朝鮮慰安婦。"

鬼子這些泯滅人性的暴行,罄竹難書。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人是人,作品歸作品,不需要混為一談。我們依然可以推崇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作品。

我不相信這種鬼話。尤其是,如果你是當年受害者或家屬,我不相信你能夠把一個畜生和牠的所謂作品分開。

我不想在這種時候談論抽象哲學,只能簡單說,我甚至不相信人和作品在本質上可以分開。我相信,人如何,作品便如何。

維根斯坦一生拒絕出書,但他其實留下一兩千萬字的筆記。他說,我不知道如何讓我的作品更好,我只能說,我已經盡可能讓自己免於虛榮,我在多大程度上免於虛榮,我的文字便也在多大程度上免於虛榮。

在我看來,小津安二郎就是個畜生。畜生能有什麼動人作品?

大約30年前,差不多是1985年,我看了德國導演文溫德斯拍的 "尋找小津",片尾出現小津畜生的墳墓,墓碑上刻了一個大大的 "無" 字,我看了頓時很想吐,他媽的實在有夠噁心。

那時候我完全不知道他原來就是個姦殺擄掠整個中國並且為之十分得意的畜生,我當時只覺得這個人很假,一副好像無慾無求的神聖樣,故作空虛狀,什麼都無,無所謂無要緊無所求,無無無無...,可是,如果牠真的這麼豁達,怎麼還會在墓碑上寫個大大的無字,無個屁啦!應該什麼都不要,什麼都沒有,那才是無。

後來知道這個畜生的敗行劣跡之後,我對牠就更鄙視了。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1 發佈時間: 上午 3:50
告兩岸同胞書(35):為何必須讓小孩脫離鬼島

陳真
2025.11.21.

大陸那麼大,若有人說甚麼絕無可能去大陸生活,說什麼機率是0,那就是無聊鬼扯。

別說最容易移居的大陸,就算去北極也能去,又不是非得去京城名校不可。

移居大陸純粹就是為了小孩。小孩生活在島內,連寫個 "大陸" 都不行,得寫 "他們中國","我們台灣",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人是支那賤畜,是會挖小孩器官的禽獸,是喜歡殺人到處侵略、邪惡骯髒的物種與敵人。

跟老師同學說自己暑假去大陸哪裡玩,居然也能招來異樣眼光與羞辱。連寫個去哈爾濱731博物館參訪的小作文,小孩心理上都充滿恐懼。

學校老師課堂上教導何謂地下道,詢問同學有無相關生活經驗,小可愛舉手說自己在上海看過很龐大的人行地下道,馬上遭到老師斥責,說那又不是我們的國家,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連認識地下道居然也能去中。

十五年前,我以前的診所,連訂閱中國時報,都會引來病人一波波的怒斥。生活周圍根本沒有一個不仇中,幾乎沒有朋友,只能盡可能躲著所有人,跟每個人講個話都得小心翼翼,緊張兮兮,必須隨時忍耐各種荒唐透頂的仇中言論,與人相處得躲躲閃閃,隱藏態度,言語不由衷,以免衝突或破壞彼此關係。

至於島內教育內容,並不是要把你教育成 "人",而是要把你教成敵視自己血統的禽獸,把你青鳥化,黑熊化,把你變蠢,把你教成智障腦殘。

​大人餘命頂多不過十幾二十年,一切作為,塵埃已定,棺未蓋,論已定。但是小孩卻不然,他們朝著我們根本無法企及的明日前進,他們往後還有七、八十年足以揮灑的時光,連人生第一步都還沒踏出去,卻得窩居島內接受這種反人性反道德的極度變態反教育,忍受這種極度封閉、跪美舔日、扭曲是非顛倒善惡、徹底仇中的洗腦。

他們甚至沒聽過長江黃河,不知道孫中山是誰,中華文化被說是毒素。漢奸殖民政權整天教他們怎麼演習,將來勇敢殺中國人,勇敢當砲灰,捍衛幹他媽鬼扯的什麼民主自由。

環境再差,大人已無可糟蹋,小孩卻應該住在一個具有正常是非與基本理性的環境。

在昔日蔣家王朝瘋狂反共的生活中,年幼年少的我感覺非常痛苦。綠營當權,法西斯變本加厲,不但反共更仇中,蔑視自己的血統,敵視自己的同胞,跪舔美日與西方,認賊作父。

生命無價,不應辱沒。統一遙遙無期,只能自救。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兩腳自己轉。

祖國應該嚴肅地認清這個問題及其痛苦與傷害。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1 發佈時間: 上午 3:43
小鬼子沒人性(10):惡苗初發,鬼子積極當狗

陳真
2025.11.21.

有人問我妖女早苗的事。這當然不可能是無意間惹出的意外,而是蓄意為之。

日本是條狗,這麼大的一件事,歷年來首見,不可能不經主人同意而擅自行動。

我方的憤怒肯定也是經過計算,否則,該憤怒的對象何止小鬼子?英、美一些政客不是還在一旁為日本叫好附和。

早苗此舉,鼓動民粹,對內顯然有助於鞏固其權威。簡單說就是把我們當稻草人,突然咬你一口,然後回頭驕其妻妾,壯大威望。

美國不可能與此無關,但事後川普卻擺出一副好像不干他的事的態度,擺明就是唱雙簧,就像黑道老大唆使小弟鬧事,以其下駟對我之上駟,但嘴巴上卻說與其無關。

前幾天偶然看到中天名嘴們還在稱讚川普之撇清關係乃是聰明識大體,這樣的看法太 "單純"。政治哪有這麼純潔?

我的看法是,美國才是影武者,而日本只是一條狗,人跟狗打架只是傷元氣。問題是,你也不能白白讓狗咬啊,總得讓狗和狗主人都付出點代價。

人沒必要跟狗打架,但是當著狗主人的面踢牠幾下總可以吧,看你狗主人護或不護。而且,踢要踢得痛,找個戰略據點,拿回一點實質利益才有意義。

一如台灣,日本雖然也是美國殖民地,但是戰後日本歷任領導人倒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當狗咬人,妖女早苗顯然有意改變過去的做法,重新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

日本跟台灣一樣,甚至有過之無不及,透過歪曲歷史,造謠抹黑,鼓吹仇中反華,一代又一代的洗腦,青鳥化、黑熊化現象日益普及。有著龐大的禽獸畜生基礎,很容易就會鋌而走險。

依照目前的對峙方式看來,妖女早苗有所謂民意撐腰,看不出屈服跡象。一旦繼續發展下去,唯有讓日本人上上下下都感覺得不償失,這個 "縱狗咬人" 的戲碼才有可能停止。否則,此例一開,往後其他美國走狗將陸續傾巢而出,惡例將層出不窮。到時候,你不是跟一條狗打架,而是一群狗,而且是一群連基因都被植入仇中DNA的瘋狗。

期待日本悔過反省是絕無可能的。日本人的字典裡只有輸贏,沒有對錯。日本人除非被打趴,被壓制,被揍扁,他就會跪舔喊你阿公,否則就必然會出來作亂。鬼子的民族性就是,要嘛我吃定你,或是你把我打趴,沒有中間路線。

鬼子勢必也會往核武方向走,不用自己製造,美國就會給他。

結論是:就跟治療癌症一樣,惡苗初發,就應摧毀,否則後患無窮。

有鬼子這種鄰居,大家都倒楣,但其為惡,終將會給自己帶來難以挽回的災難。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1 發佈時間: 上午 2:21
謝謝兩位寶貴資訊。若不介意,我就把問雅的詳細說明,貼在首頁。
问雅 發佈日期: 2025.11.20 發佈時間: 下午 9:08
陈医生,您好!
我对内地的义务教育及升学政策有所了解,现将我所知的情况与您分享,供您参考。
在内地,普通家庭为了让孩子上所谓“好学校”,其实也挺吃力。大家普遍会给学校心里排个“名次”,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优质学校非常抢手,很多家庭在买房的时候就已经在为下一代的学区做铺垫了。
不过,现实情况也没糟糕到“好学校被少数人垄断、其他学校一塌糊涂”这个程度,很多家长的焦虑是被放大的。这十几年来,各地教师招聘都很严格,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环境优美、待遇也不错的城市,一个教师岗位往往有上百人竞争,只有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才能脱颖而出,整体师资水平是有保障的。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极个别的学校,杭州市内各个学校之间的硬件和师资差距并不大。
真正比较“卷”的地方,主要还是以后考高中和考大学。如果完全走大陆的中考、高考这条路,竞争肯定是激烈的。内地的中考大体上是:各所优质高中把招生名额的大部分分配到不同初中,然后在各自对应的初中里按成绩录取。这一阶段,家长和孩子都会尽量争取在初中内部排名靠前,这一般被称为“抢指标生”。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在全市中比拼,更要争取在初中校内名列前茅。而不同高中之间的升学结果差异巨大,例如顶尖的学军中学,一年有数百名学生能考入浙江大学,而普通高中则可能寥寥无几。
因此,若确定来杭州就读,我建议可从两方面提前准备:学业上,建议让孩子提前接触、学习初中数学内容,并尝试做一做杭州本地的期中、期末试卷,以客观评估其数学水平,便于衔接。语文和英语方面,相信以您孩子的基础应能保持优势。在心理上, 要为孩子做好面对学业竞争压力的准备。尽管政策层面一直在努力“减负”,但学生间的学业竞争依然激烈,这一点杭州虽可能优于多数内地城市,但仍需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您也可以考虑走港澳台联考这条路。总体来看,目前港澳台联考的竞争压力相对小一点,从历年情况看,上内地的 985/211 高校的难度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跟内地学生相比,录取概率仍然要高不少。
内地的中学大体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公办学校:按“施教区”(学区)划片就读,学区范围一般很早就确定了,新学校的施教区也会提前公布。民办学校:优质民办初中通常需要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摇号)录取,现在都强调“阳光招生”,流程公开透明,可操作空间极小。具体的招生办法、施教区划分、高层次人才子女和港澳台学生入学政策等,建议以官方信息为准。您可以在杭州市教育局官网查到 2025 年“阳光招生”方面的年度通知,其中包括“录取办法”和有关高层次人才子女、港澳台子女入学的条款,文件底部有“各区(县、市)义务教育招生咨询及投诉电话”的附件,可以直接打电话详细咨询。
此外,还可以关注:
“浙里办”App 和 12345 热线:“浙里办”在浙江基本属于“必装”,很多咨询和事项办理都要通过它来进行;如果网上信息看得不太明白,直接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把自身情况说明白,一般也能得到比较准确、可操作的答复。
还可以尝试申请到高层次人才的称号,可以到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浙里人才之家这两个平台查询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居住证办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个“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是可以给子女上学带来极大便利的。
关于您提到的“统战价值”这方面,我的感觉是教育部门通常不会轻易因为这个去“特事特办”。如果确实希望从这条线尝试,倒是可以考虑通过台联、统战部门先沟通,看是否有人愿意帮忙搭个桥。您办的网站本身也有一定影响力,找对渠道的话,或许能够起到正面作用。
我爱人的弟弟已经在杭州安家,暑假我们也在那里待过几天,确实是一个环境优美、节奏适中,又有发展空间的城市。
真心祝愿您和家人一切顺利、事情都能办得顺心!
下面把几个关键链接列一下,您有空可以按这个顺序去查询、询问:
1.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 2025 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招生工作的通知
https://edu.hangzhou.gov.cn/art/2025/5/28/art_1228921851_58945767.html。
这个通知里面的4.5 条分别是:
(4)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和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持有《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属地为本市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持有属地为本市的《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5)在本市居住的港澳台籍、外国籍儿童少年。
这个文件的最下面有一个附件,“各区(县、市)义务教育招生咨询及投诉电话.doc”你可以试试通过这个电话进行咨询。
2.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的要求见下面这个网页
http://www.ziri.hku.hk/talent/talent_details/25.html
这里面有一个人文社科文化艺术领域创新人才要求,你爱人是否合适?如要到内地高校工作,最好还是通过朋友推荐,这样会省去很多程式化的流程,如能够认识相关大学对应院系的院长最好,他们在进人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或者是否有些高校有短期的人才项目,这个也需要对应高校有熟悉的人才能了解。
人文社科文化艺术领域创新人才条件:
(1)了解并遵守中国文化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创新能力或研究水平,在人文社科、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突出的创新成果,得到业内公认。其中,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或国际知名赛事优胜者优先。
(2)在文化经营管理、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能力突出,成果丰富。一般应在国际知名文化企业担任中高级领导职务、参与过重大经营管理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3)人文社科类研究型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务。
3.浙江海外高层人才居住证办理的文件
https://rlsbt.zj.gov.cn/art/2019/8/5/art_1452578_36384220.html
4.浙江省政务服务网 浙里办app
https://www.zjzwfw.gov.cn/jpccweb/zlbAPPxz/zlbAPPxz/index.html
浙里办app是非常重要的,您需要下载一个。您想咨询的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去询问,一般情况下会给出准确权威的回答。
5.“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电话
“12345,有事找政府”这个电话相当于市长电话,解决问题的效率是蛮高的,你可以试一试。
6.杭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这个就是指标生的分配情况)
https://edu.hangzhou.gov.cn/art/2024/4/30/art_1228921851_58943681.html
西瓜 發佈日期: 2025.11.20 發佈時間: 下午 7:52
陈医生说的这个是学籍问题,因为大陆每个省份高考录取名额不一致,很多大陆人就是不满足条件把小孩留在家乡读书。还有高考移民这种特殊现象。


陈医生你这种情况咨询台办最好,应该有针对台湾人的特殊渠道,小孩只是要读书不牵涉到学籍,高考走的港澳台联考。有的应该可以多花点钱借读。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11.20 發佈時間: 上午 6:52
謝謝兩位。

長期研究幾個城市的初中申請入學條件及相關規定,牽涉廣泛,相當複雜,跟登陸火星的難度差不多,而且各項條文與規定之間往往互相矛盾,或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以為我是阿湯哥啊。

很無奈,只是回歸故里,不是移民,卻如許艱難。連租個房子都得弄清楚是否合格住宅,是否屬於學區房,改建的不算,這個不算,那個不算,哪條街道對口哪個學校都說不準,還得等最新學區公告出爐。

可是,另一方面,卻又要求越早租屋買房者越有勝算,否則可能被 "調劑" 到其他遠一點的學校。

這不就矛盾嗎?越早部署,排序越優先。但是,現在浪費一年租金租房,然後想辦法經常往返居住,努力收集實住證明,萬一到時候最新學區公告沒有對口到我要的那個學校,豈不是一整年白忙一場?

而且,小孩在台灣都還沒畢業,卻要求家長要先提早一年到學區內居住,取得實際居住證明,包括收集一整年水電費帳單(必須使用幾度以上才算實住),包括一整年附近商家採買生活用品的收據及地鐵出入證明等等,而且聽說教育局還會派人詢問鄰居或管理室,證明你確實住在這裡一整年等等等,無數的要求。

問題是,大人怎麼可能自己跑來學區自囚租屋一年半載,都不用工作?卻把小孩全丟在台灣,她們才9歲與10歲,要怎麼活?

千百個難題,唐僧上西方取經也沒這麼多考驗。如果如此艱難,我想說那就去我原本不想去的廈門算了。那是兩岸融合示範區(?),也許容易許多。

其實,今天如果是大陸人要移居台灣也一樣非常不容易。例如我現在居住的這個區,小學離家不過百步之遙,卻依然不符合入學資格,因為依照規定,要在這個里設籍超過6年,也就是說,唯有小孩一出生就立即設籍於此,才能入學。

這是規定,但我知道規定是給你我一般人遵守的,倘若有錢或有關係或達官貴人,天大的規定也根本攔不住。

做為一個無名小卒,鄉下醫生,不是什麼教授,也不是什麼政治紅人或網紅名嘴什麼的,更不曾當過一官半職,惟一有的是忠肝赤膽,我心向明月,顯然不具統戰價值。

謝謝告訴我還有台聯和統戰部這些管道,我會連繫試試,畢竟問他們信息應該比AI 可靠,但我如果說我是陳真,我要回歸祖國,接受統戰,恐怕只是自取其辱。

今天,我如果在台灣哪怕只是曾經當個九品芝麻官例如立委、主委什麼的,同樣是帶小孩回歸祖國,也許各種規定就不再是規定了。
加温 發佈日期: 2025.11.19 發佈時間: 下午 4:02
陈真医生说笑了,您想移居的话,到当地统战部说一声,大把人给您安排妥帖。政策有千万份文件,我估计没人能说清楚。
陈真医生可以完全不必拘泥于什么学区房之类的限制,这个政策主要是限制流动人口的,怕一些家长读到一半因为换工作又不读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如果想入学特定的学校的话,不建议在这些事情上闭门造车,还是需要亲身去谈,政策千千万万条,没人能说清楚。最好的中间人其实就是当地统战部和台联,可以移居前先与他们取得联系,他们的信息要准确得多。
兩岸議和團 © 202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