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寫下您的留言

 
 
 
 
 
1246 則留言。
林書楷 發佈日期: 2025.01.20 發佈時間: 下午 6:30
踢課透課復學了⋯⋯

據說是建國同志的功勞,前後十多個小時。很難不把這跟尹錫悅的戒嚴聯想在一起。馬上衝一波 Welcome Back 點讚,表達一下這個平台對開眼界的貢獻。

實際原因不清楚,但一個反川的小網紅說到 fishy 。即便不住在北美,對美國極感興趣且研究過的人大概都知道這是個陰謀論非常盛行的國家。 Fsihy 的意思就是可疑、怪怪地。

是不是小紅書大對帳比TikTok更恐怖,所以封不如留?小紅書上有人提到葉利欽訪美,那可是蘇聯解體的重要「故事」環節。或者自始至終就是想凹TikTok這隻金雞母?我不知道,就像跟某個網友聊天脫口而出,這是個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時間點。

臉書上其實不少喜歡大陸、住在大陸,時不時揭露歐美底褲的網友,我以前常想是不是應該推薦給親戚朋友閱讀?今天的我覺得,還好沒推。推銷員和傳教士可能是最糟糕的行銷方式,人們只會對他們的需極孔急感興趣。

解放戰爭一打響,即便三天就結束,台灣依舊是最大的輸家。況且,任何對歐美有深入理解的人,都知道那些毒蛙、刺蝟策略,不是免錢的。

去年底開始,恢復自我介紹來自台灣(之前有好幾年都說中國,除非對方細問)。來自台灣,為的無非就是下一句「It's part of China」。

出國前更早,就知道在歐美談論政治是某種禁忌。前陣子的我終於理解箇中原因。一談政治,我的階級、所屬、意識形態,在受過高度馴化訓練的民眾眼裡將無所遁形。然後他們就會 judge 你⋯⋯即使表面上沒有明說。

或許對某些人來說,現在講和統就是螳臂擋車。

是,沒錯。

好幾年前有一幅 meme ,有個小朋友拉著小狗,那小狗和一隻被鎖鍊著的鬥牛犬互吠,網傳那小狗就是民進黨,小朋友是國民黨(煞車皮),鬥牛犬是中共。我在底下回,那鬥牛犬不是中共,鎖鏈另頭牽制著那鬥牛犬的才是。

為什麼我會這麼覺得?或許是因為神鬼戰士的那句台詞,『At my signal, unleash hell』?(Quintus: "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 Maximus: "Will you, Quintus? Would I?" )

不過,我也很喜歡美國隊長,尤其是當他自我介紹:「史蒂夫羅傑」的時候。就好比搶救雷恩大兵,在最後一刻Capt.米勒始終沒有放棄。

忘記是不是福斯的廣告,有個小可愛很迷星際大戰,老爸回家後看到小可愛對著車舉起雙手,於是按下發動引擎。小可愛突然覺得自己就是電影的那個角色,無限興奮喜悅。

⋯⋯ 有沒有像一顆正在飛行的石頭,覺得自己會飛?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網傳出自老子,但我沒找著出處。兩百多年的歷史在人的壽命來看似乎蠻長的,不過在熟讀古代先賢歷史的人眼裡,或許不過十幾個小時。『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不是說我們不用擔心明天開戰,只是說要有那麼一絲絲絲絲絲希望,就值得去努力,結果由他。

我不知道劇本,但TikTok沒被禁,和一堆外國網友進駐小紅書,應該都不是壞事。

只要還有講話的餘地,揮拳揮刀的機會就少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AC DC - Back in Black
https://youtu.be/pAgnJDJN4VA
陳志鵬 發佈日期: 2025.01.19 發佈時間: 下午 11:10
美國一向精於佈局、說出口的事必定說到做到,請不要懷疑或低估美國的能力。

上次裴洛西訪台前,各路消息不斷,說祖國必定阻止她訪台。但在裴洛西訪台當天上午,我恰巧經過君悅飯店,發現維安人員早已進駐飯店周圍,戒備森嚴,我立馬明白裴洛西必定訪台,絕不退縮。

兩岸開打也是美國既定計劃,也一定說到、做到,只是具體執行的時間表我沒資格看見。或許今上看過了,但他敢抗命或公開嗎?
林書楷 發佈日期: 2025.01.19 發佈時間: 下午 3:21
踢課透課下課了。

美其名曰:危害國家安全。實際上自撥接時代起,經年累月的網路探索生涯中沒見過像TikTok這樣「言論自由」的軟件。即便早年的谷歌、油管或臉書都比不上。

沒有任何比封禁TikTok更自打臉的保護言論自由舉措。

舉個最有趣的例子,任何在TikTok上的表演,只要有一點點風險,必會加上『Participating in this activity could result in you or others getting hurt.』而在臉書、X(推特)或是油管,即使是極限運動,都看不到這樣的標語。

Why?

更別說後來不少爆料(如俄亥俄出軌事件)都是從TikTok洩漏出來。這個平台儼然成為言論自由的新標竿。

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尤其是小粉紅視為一大勝利;因為一大票TikTok難民進駐小紅書,來個世紀大對帳。我的感覺是⋯⋯ 可能離戰爭之路又邁進了一步。幾十萬人註冊小紅書是杯水車薪,還有幾千萬留在「楚門的世界」。

幾天前的一則小新聞動態標題「Testing US Marines Brand New Amphibious Combat Vehicles for the First Time」。

如果說巴勒網教會我什麼,其中一項就是西方在動武前必須完全掌控輿論風向,一如孫子的教誨。如果說我從孫子兵法中學到了任何皮毛,那就是善戰者:「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全旅爲上,破旅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全伍爲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像我這樣或許很冷血,不近人情,因為我人不住在台灣。但我總覺得就像習大對小土豆說的:「創造條件」。只要中央還沒有下令武統,和統就是我等努力的方向。

五年內任何急統方案,基本上都是為西方服務。我沒辦法一一列舉各種上竄下跳的躁動,只能在大醉之際想到新冠、裴洛西和製造業回流。

對,我又喝得酩酊大醉,才有這熊心豹膽貼文。

但在這貼文總比在臉書貼文好得多。即便幼稚可笑的像個三歲小娃,但至少我曾經存在過。

除了為TikTok,還有被臉書刪帳號的談璞。

悼 言論自由
https://youtu.be/NvlAor2ONsc
陳志鵬 發佈日期: 2025.01.18 發佈時間: 下午 2:33
美國是個偽裝成國家的公司,錢就是他們的上帝,獻上祭品才能換取更多的錢。美國以外的國家都是祭品。
韓、日都用自己的方式,延遲自己被獻祭的時間。金大統領也努力幫忙,預先炸毀重要道路,延遲了差點爆發的韓戰,金統領值得一個世界和平獎。

只有台灣當局反著來,用盡方法搶著爬上祭壇獻祭,讓台灣人覺得這是人類的正義之舉,全世界都會看見並讚頌台灣的高貴。

我身為祭品的感覺只有一個,在砲火讓我升天前,別讓我先看見親友的悲劇。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8 發佈時間: 上午 11:39
告台灣同胞書(35):毀台術語翻譯

陳真
2025.01.18.

美軍派駐台灣訓練台軍是長年以來的事實,過去偷偷幹,最近公開承認,看你解放軍敢怎樣?包括以五千萬元預算,招待美軍來左營基地訓練台軍。

我住的地方離左營基地僅兩三公里,近年來常看到一些身著一般服裝但是神色舉止很像軍人極其不友善的西方人在此出沒。爬上我家頂樓,就能看見台灣唯一的軍港--左營軍港。

每天上班往屏東方向開車。屏東有個全亞洲最大的導彈基地。這些年也常看到頻繁穿梭的軍車。

各種武器更是一批批進口,包括什麼火山布雷系統,花了四、五十億,很快也會進來。另外還花了十幾億買了一百萬顆手榴彈,花了上百億買了近三千枚可攜式刺針飛彈,交由兩千名警察編制成所謂第二陸軍。

太多武器了,講不完。我不懂軍火,但是白痴也看得出來,這類武器都是朝著毀滅島嶼的方向走,朝著美國所要求的全民皆兵城鎮作戰做準備。一些腦殘們甚至推崇美國的毀台計畫,全面毀滅島嶼成廢墟(尤其再三揚言炸毀台積電),也絕不能讓萬惡共匪擁有台灣。

很多術語乍聽之下好像不痛不癢,翻譯成白話文,你也許才知其惡毒。比方說什麼分散式指管,意思就是說遍地烽火,大家拿起武器自行發揮的意思。還有什麼社區保安編制,意思是各地會有三大賣台組織所控制的民兵組織,督促男女老幼加入作戰,一如烏克蘭,抗命者槍斃,要求和平談判者槍斃,務必全民皆兵,不分軍民,到處是戰場。

美國還再三說應發給台灣人每人一把衝鋒槍,和解放軍在街道巷弄進行你死我活的肉搏戰,為捍衛人類的尊嚴、捍衛民主自由,犧牲全體台灣人,消滅萬惡共匪。

至於最重要的一個辭彙,亦即所謂韌性,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戰死至最後一人的意思,一如美國之要求烏克蘭,禁止烏克蘭和談,必須打到全部死光光為止。如果不是川普勝選,烏克蘭肯定還會被美國繼續押著打。

一個人得北七到何種地步,才會相信什麼捍衛民主自由與人權這麼低能的鬼話,才會接受這樣的自我毀滅指令。

我相信,只要兩岸一開戰,一如烏克蘭,台灣人馬上就會立即清醒。問題是,到那時候才清醒恐怕已經太遲。一如烏克蘭,掌控武器的賣台民兵組織,將會以武力及所謂戰時法律,控制所有人的行動,掌控所有人的生死。

至於走狗台奸的頭頭們,美國必然會掩護他們逃走,盡可能繼續興風作浪。其他嘍囉則是跟一般人一樣,得面對一個全然不可知的命運。

面對美國的毀滅兩岸計畫,我相信台灣人普遍有這樣一種 "也許沒那麼糟"、"也許我不會有事"、"也許速戰速決" 的心態看待如荼如火籌劃中的這場烽火。問題是,也許就是這麼糟呢?也許你就是會有事呢?也許戰亂難以迅速止息呢?也許生物生化武器甚至核彈就照幹不誤呢?

許多時候我常想一個問題,我們一般人為生活家計奮鬥打拼,事事樣樣如此疲憊艱辛,人生可一點都不好過,無數的日夜晨昏,忙碌不堪,堅此百忍,不過就只是為了圖一口飯吃,謀家人溫飽安康。

但是,一切屬於個人的奮鬥打拼,到頭來,其實所有一切的一切,最終卻掌控在殖民者及其貪污人渣漢奸走狗的手裡。不知道各位心裡做何感想?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8 發佈時間: 上午 4:59
告台灣同胞書(34):兩岸與美國的故事

陳真
2025.01.18.

大家賺錢維持生計很辛苦,每一塊錢全是辛苦血汗的代價所換來。扣除基本開銷,一般人想存上個一百萬台幣,至少得五年八年,但是政客們卻動輒幾億地撈錢,一般人想要存上一億,得跟彭祖一樣長壽才行。

你我的辛苦血汗錢,卻被貪污人渣走狗拿去買武器,撈回扣,買了數以兆元計的武器,創下武器密度最高的世界紀錄。

你不妨想像一個家庭,全家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並放棄一切活動,家中一切辛苦所得全拿去買武器,整個客廳廚房臥室嬰兒床全是飛彈、坦克與大砲,連自殺式的生物與生化武器都買了一大堆,甚至還在家裡到處部署連自己也不知道具體部署位置的地雷。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和隔壁的親兄弟同歸於盡。這位親兄弟,長年善待你,百般讓利,每年讓你賺取至少一千五百億美元貿易順差,每年折合台幣約五兆。

但是,不斷逼迫你買武器的黑道,卻說你隔壁的這位親人骨肉是你必須與之同歸於盡的仇人。這個長年吸你血啃你肉的黑道,除了強迫你買武器,還強迫你吃連台灣豬和台灣牛都禁止吃的萊毒,傾銷各種有毒產品,毒害你的下一代,百般剝削,稍有不從便打罵,完全不把你當人看。

如今甚至要求你必須全家拿起武器和你隔壁的親人打殺,務必盡一切手段殺害兄弟,務必全家戰死,一個活口也不許留。

黑道還再三揚言,為了防止你的親人順利和你團圓,黑道最後會把你的家全部炸毀,讓你的親人什麼也得不到。

這就是兩岸與美國之間的故事。這就是讓你感到很驕傲的所謂抗中保台,實際上是毀兩岸保美帝保人渣發大財。

最近,台灣所謂內政部,竟然編列幾千萬預算給什麼黑熊學院,還通令各縣市警察機關必須編列秘密預算給三大台奸組織之一的什麼 "壯闊台灣"。實在有夠荒唐。黑熊與長老教會及壯闊台灣這三大賣台組織是公家機關嗎?憑什麼連警政單位都要編預算給他們?

所謂內政部長劉世芳也是我的舊識。剛畢業時,我在台北馬偕醫院受訓,當了幾個月的總醫師之後,因為實在很不喜歡住台北,想去偏鄉。有個人問我想不想去澎湖工作,說那邊很缺醫生。那個人就是劉世芳,當時擔任民進黨籍澎湖縣長高植澎的秘書。

劉世芳其實是一個很親切溫和的人,沒有什麼意識形態,就是像秘書小姐那樣聽命辦事的性格。可是,一當上政治人物,很快就學會了表演抗中、去中那一套政治騙術。我記得她連扯鈴都能說成中國毒素。

其他還有什麼郭國文、鍾佳濱等等,其實原本都很溫和,不是壞人,可是,一當上政治人物,嘴臉立即變得不堪入目,變成反中急先鋒。事實上,這些人在過去跟台獨哪有半毛錢關係?統統躲得遠遠的,以策安全,現在卻個個張牙舞爪,爭相出賣台灣,以謀一己之私。

腦殘們醒醒吧,認清基本事實有那麼難嗎?誰是善待你的親人,誰是一心想置你於死地的敵人,你連這樣也看不清楚、連這樣也會被騙嗎?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7 發佈時間: 下午 11:08
Absurdity is what I like most in life.

--David Lynch
陳志鵬 發佈日期: 2025.01.17 發佈時間: 下午 11:04
我追過大衛林區沙丘的雙峰影集,包括電影版的與火同行,等了廿年才等到第三季,我很喜歡雙峰的風格,附上雙峰第三季的一些音樂影片網址,第一支有影集片段混搭,能看到一閃而過的大衛林區。

【Chromatics 'SHADOW' 双峰第三季·混剪 Extended Remix 2018 - Twin Peaks Return-哔哩哔哩】 https://b23.tv/aoaQ2uX

https://youtu.be/IGUboLZx3Tk?si=ZXRqRkccye-S9tle

原本很期待雙峰第四季,想說再默默等10年就好…..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7 發佈時間: 下午 10:03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7 發佈時間: 下午 9:57
《藍絲絨》《穆荷蘭大道》傳奇導演大衛林區逝世享壽78歲

「現在世界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缺,因為他已不在我們身邊。」大衛林區的家人在聲明中表示,「但正如他所說:專注於甜甜圈,而不是那個洞。」

By Savannah Walsh、Anthony Breznican和Nicole Lee

2025年1月17日

VOUGE TAIWAN

知名導演大衛林區,以其顛覆性的作品《藍絲絨》《雙峰》與《穆赫蘭大道》聞名,他巧妙地將超現實與日常生活的平凡交織,創造出獨特的電影語言。1月16日(週四),他的家人在他的官方臉書頁面上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享年78歲。目前,官方尚未透露具體死因。

「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宣布這位藝術家與親愛的家人——大衛林區的離世。」聲明中寫道,「我們希望此時能獲得一些私人空間。現在世界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缺,因為他已不在我們身邊。但正如他所說:『專注於甜甜圈,而不是那個洞。』今天是美好的一天,金色的陽光灑滿藍天。」

去年8月,林區曾駁斥自己因慢性肺氣腫而退休的傳聞。「各位先生女士,我確實因為多年抽菸患上了肺氣腫。」林區在社群媒體X上寫道,「我必須承認,我非常享受吸菸,我喜愛菸草的味道,喜歡點燃香菸的那一刻,喜歡吞雲吐霧的感覺,但這份享受是有代價的,而我付出的代價就是肺氣腫。」他還透露,自己已經戒菸兩年多,除了肺氣腫之外,「身體狀況非常良好」。

「我非常快樂且幸福,並且永不退休。」林區當時如此表示。

消息傳出後,許多影壇人士紛紛表達對他的悼念。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曾在2023年半自傳電影《法貝爾曼》中邀請林區飾演傳奇西部片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週四,史匹柏發表聲明緬懷這位導演:「我的英雄——大衛林區,飾演了我另一位英雄——約翰福特,這是一種超現實的感覺,彷彿是出自大衛自己的一部電影。這世界將會懷念他如此獨特而原創的聲音。他的電影已經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並將永遠如此。」

林區最後一部已知的大型項目是暫定名為《未錄之夜》(Unrecorded Night)的影集,原計劃在Netflix開拍,卻因疫情影響被取消。與他長期合作的製片人Sabrina Sutherland去年曾表示,她仍希望該項目能夠成真,但補充說:「林區現在更專注於藝術與音樂創作,因此我們尚未重啟這個計畫。」此外,林區還活躍於YouTube頻道「大衛林區劇院」(David Lynch Theatre),這個實驗性頻道中,他與合作者為公共領域的舊電影片段配上荒誕對白,展現他獨特的幽默與創意。

在此之前,他也曾利用該頻道推出兩個獨特的節目:每日天氣預報,他會戴著同一副墨鏡、穿著相同的黑襯衫,描述當天的天氣;以及《今天的數字是》(Today’s Number Is),在這個節目中,他會從一個裝滿編號球的罐子裡隨機抽取一個數字。這個數字的意義是什麼?無人能解。這正是林區所追求的效果。

儘管偶爾他也會以線性的故事架構來出乎觀眾意料,例如 1999 年的劇情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這部誠摯且溫暖人心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年邁的男子(由理查·法恩斯沃斯飾演)因為無法再開車,於是駕駛著割草機跨越兩個州,只為了與病重的哥哥和解。

然而,大多數時候,大衛林區更偏愛詭異和不安的氛圍。他的成名之作是 1977 年的《橡皮頭》(Eraserhead),由傑克·南斯(Jack Nance)主演,他的頭髮如鉛筆橡皮擦的一端般豎起,面對一連串夢魘般的景象與事件——其中包括自己的頭顱被送到工廠,製成可用來擦拭鉛筆錯誤的橡皮擦。林區最初主修美術與繪畫,直到 1970 年代初深受電影的吸引,而《橡皮頭》正是他在洛杉磯美國電影學院(AFI)就讀時開始創作的學生作品。他深受卡夫卡(Franz Kafka)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並試圖在電影中營造出同樣令人不安的畫面與故事。

這部學生電影迅速成為地下電影界的傳奇,長年作為午夜電影放映,也讓這位年輕導演一躍進入主流視野。

1980 年,喜劇大師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找上林區,請他執導電影《象人》(The Elephant Man),該片改編自 19 世紀藝術家約瑟夫(約翰)·梅里克(Joseph (John) Merrick)的真實故事。他因為罹患罕見疾病,被迫在馬戲團的奇人秀中賣藝,卻也因此遭受社會排斥。雖然布魯克斯以《製作人》(The Producers)、《閃亮馬鞍》(Blazing Saddles)和《年輕的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等喜劇電影聞名,他仍決定製作這部劇情片。林區回憶道:「梅爾布魯克斯願意給我這個機會,真的不可思議。當時我唯一的作品就是《橡皮頭》,但他居然愛死那部電影!他全力支持我,當製片方想改動劇情或施加壓力時,他完全不允許。他保護我到底。」

《象人》上映後大獲成功,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雖然最終沒有拿到任何獎項,但林區並不在意:「這不重要,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在影壇站穩了腳步。」

林區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贏得觀眾喜愛,電影界也對他的大膽創意敬佩不已。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甚至曾考慮讓他執導《星際大戰三部曲:絕地大反攻》(Return of the Jedi)。林區回憶道:「盧卡斯邀請我去談談導演《星戰》第三部的可能性,我對此幾乎完全沒興趣。但我一直很欣賞他,他是一個忠於自我的人。而我也是,不過不同的是,他熱愛的東西能賺取數千億美元。」

最終,林區選擇執導另一部科幻史詩——改編自法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65 年經典小說的《沙丘魔堡》(Dune),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沙丘》三部曲。

1984 年上映的《沙丘魔堡》並不成功。這部黑暗的太空史詩票房慘淡,評論界也普遍不滿,認為它是一部充滿野心卻混亂的作品。但這部電影開啟了林區與凱爾麥克拉克倫(Kyle MacLachlan)的長期合作關係,麥克拉克倫在片中飾演保羅亞崔迪(Paul Atreides),這也是他的電影首秀。兩人之後多次合作,包括 1986 年的《藍絲絨》(Blue Velvet)以及極具影響力、充滿超現實風格的電視劇《雙峰》(Twin Peaks)。麥克拉克倫外表端正,與林區本人有幾分神似,許多評論家認為他的角色往往是導演的分身。1993 年,麥克拉克倫笑稱:「我覺得林區看到我的臉,心想:我要把這個人丟進最詭異的情境裡。他用藝術家的方式思考,而我就像是他的畫布。」

在林區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麥克拉克倫發文悼念:「大衛對宇宙與自身想像力的掌握,似乎是人類最美好的狀態。他不追求答案,因為他明白,驅動我們存在的正是問題本身。它們是我們的呼吸。」他在 Instagram 上寫道:「這個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藝術家,而我失去了一位摯友。他為我描繪未來,帶我進入那些我無法獨自想像的世界。」

林區於 1946 年 1 月20日出生於蒙大拿州米蘇拉市(Missoula, Montana),即使後來的作品充滿怪誕與詭異,他依舊保持著一種純樸的中西部氣質。《藍絲絨》將他對美國主流文化的觀察與陰暗的超現實主義相結合,揭露平凡生活表面下潛伏的暴力與威脅。這部 1986 年的電影如同一部奇異的黑色電影,講述一名天真的大學生(由麥克拉克倫飾演)發現一隻被割下的耳朵後,試圖追查其來歷,進而捲入一場涉及夜總會歌手(伊莎貝拉·羅塞里尼飾演)與一名嗜毒、變態的罪犯(丹尼斯·霍珀飾演)的驚悚旅程。

羅塞里尼曾參與多部林區的作品,甚至在自己的長島農場設立了一間「林區房間」。她回憶起當年接演《藍絲絨》的情景:「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伊莎貝拉,你想拍一部關於女同性戀的電影嗎?這類題材你應該喜歡吧?」她去年 10 月接受《Vanity Fair》採訪時笑著回憶道:「他根本沒料到這部電影會成功,甚至我懷疑他自己都不確定是否喜歡它。」

《紐約時報》稱這部電影為「即刻成為邪典經典」的作品,影評人Janet Maslin寫道:「其他導演費盡心思想要營造那種詭譎氛圍,但對大衛林區來說,這完全是信手拈來。他的電影既怪異又幽默,還帶有一絲純真,這反而讓它更加瘋狂。無庸置疑,《藍絲絨》是一部無法被複製的傑作。」

隨著時間過去,林區的風格成為一種標誌,「大衛林區式」(Lynchian)已成為形容超現實、顛覆常規敘事的代名詞。即便許多導演試圖模仿他的風格,卻鮮少有人能真正複製他的奇異世界。

1990 年,林奇將他顛覆現實的獨特視角帶入最主流的媒介——電視。ABC 播出了他的劃時代影集《雙峰》(Twin Peaks),由凱爾麥克拉克倫(Kyle MacLachlan)飾演一名 FBI 探員,調查一名少女蘿拉帕瑪(Laura Palmer,由雪莉李 Sheryl Lee 飾演)在美國西北部小鎮遇害的案件。隨著觀眾試圖在林奇打造的夢幻敘事中尋找線索,「誰殺了蘿拉帕瑪?」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話題。

這部影集雖然僅播出兩季,但卻成為經典的邪典作品,甚至催生了 1992 年的電影版《雙峰: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2017 年,該劇在Showtime推出第三季,麥克拉克倫再次回歸飾演戴爾·庫柏探員(Agent Dale Cooper),依舊掙扎著要逃離那座詭異的森林小鎮與其跨維度的詭譎氛圍。

即便在電視領域進行大膽嘗試後,林奇仍然活躍於大銀幕。他 2001 年的作品《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成為代表作之一,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與蘿拉海琳(Laura Harring)飾演兩名身分模糊的女子,在洛杉磯的山區迷失於現實與夢境交錯的敘事之中。這是林奇另一部難以用單純的故事架構來概括的作品,將陽光普照的南加州場景與莫名其妙的超現實片段交錯呈現。你必須親眼觀看才能體會它的魅力——但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仍可能讓你的思緒不斷回味其中的謎團,久久無法釋懷。

華茲回憶說,她學會了信任林奇的導演直覺。她在 8 月接受《Vanity Fair》訪問時表示:「在拍攝《穆荷蘭大道》的時候,我站在自動手扶梯上,遊蕩於洛杉磯的街頭,而林奇不斷地對我說:『更多,娜歐蜜,更多。』我試著做得更誇張,他又說:『更多,娜歐蜜,更多!』當時我心想,這場戲可能會成為影史上最糟糕的表演,怎麼會有成年人對這種事如此興奮?這感覺真的不對。然而,結果證明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只需要信任他的眼光,全身心投入其中。」

《藍絲絨》(Blue Velvet)或許是林奇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一,也促成了他與蘿拉·鄧恩(Laura Dern)的長期合作。鄧恩在片中飾演麥克拉克倫的陽光女友珊蒂(Sandy),與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飾演的神秘女歌手形成鮮明對比。隨後,鄧恩又參與了多部林奇的作品,包括 1990 年與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主演的另類浪漫電影《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以及 2006 年探討現實與幻想交錯的驚悚片《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在片中飾演一名身份逐漸與角色融為一體的好萊塢女星。

鄧恩還在林奇最後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螢幕亮相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當時,她協助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曾與她合作過《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說服林奇在電影《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的最後一幕中飾演傳奇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這場戲是基於史匹柏童年時與福特見面的真實經歷改編的。林奇一開始拒絕出演,但鄧恩不斷游說他改變心意。她在 2023 年接受《Vanity Fair》採訪時表示:「當他們向我描述這個機會——讓大衛林奇和史蒂芬史匹柏合作,向約翰福特致敬——我心想,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都應該擁有這樣的時刻。」

在鄧恩的極力推薦下,林奇終於答應出演,但他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之一是,他希望提前兩週拿到服裝,好讓自己適應角色。「他抵達片場時,衣服已經髒兮兮、滿是皺褶!」史匹柏回憶拍攝時笑道:「你可以清楚看到他在椅子上坐過的痕跡,因為他真的連續穿了兩週。」

他的另一個要求是——更奇特但又很「林奇」的條件:在他的休息室裡放上一袋奇多(Cheetos)。「我們立刻答應了:『當然!他可以吃多少奇多都行!』」《法貝爾曼》的製片人克莉絲蒂·麥克科斯科·克里格(Kristie Macosko Krieger)說道。《法貝爾曼》的編劇東尼·庫許納(Tony Kushner)補充說:「當天拍攝結束時,袋子裡還剩下不少,他非常客氣地問:『我可以把這些帶回家嗎?』」

鄧恩笑道:「只有大衛會這樣問——只有他——因為他從不自以為是。他始終謙遜無比。他創作藝術,純粹是因為他必須創作,因為這是他的生命所需。」

原文來自 Vanity Fair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7 發佈時間: 下午 8:08
傳奇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 逝世享年 78 歲,無法超越的迷幻先驅

《藍絲絨》和電視劇《雙峰》的導演追求的創意願景是如此鮮明,以至於「Lynchian 林區」成為了一個形容詞。

By Scott Meslow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CY和Katherine Tu

GQ SHOP
2025年1月17日

電影製片人、導演兼藝術家大衛林區(David Lynch)於 2025 年 1 月 16 日逝世,享年 78 歲。失去這位傳奇對藝術界來說無疑是一大悲訊。

大衛林區於 1946 年出生於蒙大拿州米蘇拉市,最初以學生和畫家的身份開始了他對藝術的畢生追求。他在 1977 年憑藉超現實主義、黑白電影《橡皮頭》聲名鵲起,而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午夜電影無限放映的主打片。1980 年,由他執導的傳記片《象人》獲得 8 項奧斯卡提名,他甚至接獲機會執導《星際大戰》續集《絕地大反攻》,最終簽約執導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的科幻暢銷小說《沙丘》的首部作品。

然而,林區對於好萊塢電影製作逐漸感到沮喪無力,在《沙丘》電影版的控制權也被騙方奪去後,如此挫敗的經歷也讓他因此遠離了大型商業片,轉而投入一些更能夠定義他職涯方向的項目,像是描繪郊區恐懼的《藍絲絨》、黯黑好萊塢寓言的《穆荷蘭大道》 ,以及他與馬克弗羅斯(Mark Frost)共同創作的革命性影集《雙峰》。一路走來,他自成了一個形容詞。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曾寫道:「Lynchian 林區指的是一種特殊的諷刺,將其中非常可怕的東西和非常平凡的事物結合,以揭示前者永遠被後者所包容。」

令人欣慰的是,儘管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仍致力於藝術創作,既維持了他對生活的熱情,也對許多人來說意義重大。去年夏天起,有關於他健康狀況不佳的消息持續傳出,並引發了他將退休的傳聞,但林區極力反駁:「我充滿了幸福,我永遠不會退休。」從各方面來看,他確實從未退休。雖然他一直以電影製片人的身份聞名,但他一生對藝術的熱愛並不僅限於此,更體現在許多其他的形式上。他繪畫、創作音樂、製作家具,還創作了一部名為《世界上最憤怒的狗》的長篇漫畫,主持了一系列自製的天氣預報,並熱衷於倡導超然冥想,他為此練習了數十年,並將自己永不疲倦的創作能量歸功於它。

林區曾寫道:「想法就像魚。如果你想釣小魚,你可以待在淺水區。但如果你想釣大魚,就必須走得更深。」他對世界開放的態度,以及隨時隨地捕捉好點子的習慣,都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作品。曾出演《雙峰》中飾演殺手鮑勃的演員弗蘭克席爾瓦(Frank Silva)在電影拍攝初期只是一名佈景佈置人員,林區卻突然要求他蹲在床腳拍攝試播集時,根本沒有人知道是否會用到這顆鏡頭。《穆荷蘭大道》—這部在林奇職業生涯中堪稱傑作的一部作品,在 2016 年 BBC 影評人投票中被評為 21 世紀最佳電影,最終林區也因它獲得了最後一次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林區心胸開闊、極具強烈個人色彩的電影製作風格,以及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很有傳染性,現今的製片人和導演無一不把他當作重要的影響人物之一。美國導演工會獎(DGA Awards)主席萊斯利林卡格拉特(Lesli Linka Glatter)分享了她與林區合作《雙峰》第一季期間的故事。該劇的試播集有一個場景,會議桌上放著一個巨大的毛絨鹿頭—「它就這樣掉了下來。」有人說,當時 Lesli 想知道為什麼,而林區的解釋非常簡單,那天早上他走進片場時它就在那裡。Lesli 表示:「對我來說,這一刻讓我頓悟了。要確保你對桌上的鹿頭保持開放的心態,要對生活保持開放的態度,奇蹟就會發生。」

即便全世界都在為林區逝世的消息而感到悲痛,正如林區所說,他永遠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來講述所有他想講的故事。在他 500 頁的自傳《Room to Dream》最後一段中,林區總結,所有的文字寫作幾乎只能觸及表面,「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更多的故事。你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寫完一整本書,但仍然無法捕捉到所有內容。要真正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表達的,最多也只是抽象的『玫瑰花蕾』。最終,每個生命都是一個謎,直到我們各自解開謎團,無論我們知道與否,這就是我們所有人正在前進的方向。」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7 發佈時間: 下午 5:23
一個個 "我",隨風而逝。

陳真
2025.01.17.

==========
美國名導大衛林區過世享壽78歲 生前「長年抽菸」罹患肺氣腫

中時新聞網
蕭雅文
2025.01.17.

曾以導演、改編劇本四度入圍奧斯卡的知名美國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在當地時間16日過世,享壽78歲,家人在他的臉書上證實噩耗。

家人放上大衛林區生前彈奏貝斯的照片,並且寫下:「我們深感遺憾的宣佈藝術家大衛林奇的逝世,期盼也感謝外界能給我們一些隱私。他的離開,讓這世上彷彿破了一個大洞。但正如他所說『眼睛要盯著甜甜圈,別盯著上頭的洞』,今天仍是有著燦爛陽光和湛藍天空、美好的一天」。

大衛林區的過世,震驚全球娛樂圈。他不僅是導演,還是編劇、製片人、作曲家及攝影家,才華洋溢。而他的電影風格神祕詭譎、超現實主義,帶有迷幻色彩,總給外界視覺上的震撼,著名作品為《藍絲絨》(Blue Velvet)、《象人》(The Elephant Man)、《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雙峰》(Twin Peaks)等。被譽為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大衛林區,在2019年獲頒奧斯卡榮譽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以表揚他的終身成就。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5 發佈時間: 下午 10:43
告台灣同胞書(33):假如我是美國人

陳真
2025.01.15.

俗話說,溫水煮青蛙。綠蛙泡在逐漸加熱的溫水中,像在做SPA,很蘇胡。最後自然逃不過煮熟的命運。

但是,畢竟不是整個島全是蛙。自認不是蛙的人,最好得趕在瓦斯爐點火之前就趕緊採取或想好應對措施,可別等到丟進鍋裡,否則鍋子一蓋,想逃也逃不了。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讓煮蛙者根本點不著火。

至於戰爭前夕有哪些跡象前兆,是我常耗費心力思索的問題之一。我知道國與國之間偵測戰爭跡象並不難,但是一般人卻很難察覺。

台灣這些年,移民公司生意特別好,據說業績暴增四倍以上。我知道一些有錢人都在忙著轉移財產,或是辦理它國護照,方便隨時開溜。小可愛的很多同學出身富豪之家(我們肯定是高雄美術館這一帶最窮的人家),他們都早已舉家移民,或是即將準備要走。但這畢竟不能視為戰爭跡象,只能說島內中產階級與大富豪個個人心惶惶。

很多人說戰爭腳步是否近了,可以從外匯存底或美元資產的拋售來判斷。這我不認同。比方說,俄國決定對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時,俄方也沒有事先拋售美元。戰爭一爆發,俄國海外三千億美元資產果然就被美國凍結了。俄國也隨即做出相對應的報復。

因此,如果說大陸沒有大幅拋售美元就表示戰爭不會爆發,這顯然並不成立。

截至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一般人要如何事先判斷戰爭的爆發。戰爭前夕難以看清,你很難知道過兩天就要打仗。但是,看清走向戰爭的基本態勢卻是顯而易見之事。無數的事實都清楚指向美國及島內走狗漢奸企圖毀滅台灣以打擊大陸的陽謀。

除了島內綠蛙群眾之外,世界上大概沒有人會以為大陸有可能放棄解放台灣。腦袋正常的人應該也都會相信兩岸統一是必然之事。因此,如果你是美國主其事者,你會怎麼應對這樣一個必然的結局?

你當然會不擇手段阻礙台灣脫殖解放,阻止兩岸統一。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台灣做為人肉炸彈,盡一切可能在兩岸之間製造最大的傷亡、最深的仇恨。美國人最大的願望當然就是希望台灣所有人全部死光,所有民生建設與產業全數摧毀破壞,並且在毀滅的同時,也能對大陸做出最大的傷害,好讓同樣受創的大陸收復一個血腥廢墟,收復一個對大陸充滿仇恨的血腥島嶼,從此內亂不斷。

最好的做法之一,除了協助台灣攻擊大陸本土之外,就是鼓動台灣對大陸偷偷散播生物與生化武器。美軍在台灣長期設立、近幾年更是積極擴建的生物生化武器實驗室,當然不是鬧著玩,而是當真想這麼幹。

核武器如今居然也被美國正式提上檯面,發起兵推。美國更是再三揚言兩岸戰爭若爆發,美國將立即炸毀台積電等重要產業,阻止它回歸祖國所有。

我們應該眼睜睜看著美國及其島內台奸走狗把兩岸推向戰火嗎?我們要一如美國及其島內走狗所鼓吹的那樣,必須效法烏克蘭,以他們為榜樣,來為美國人賣命嗎?
陳志鵬 發佈日期: 2025.01.15 發佈時間: 下午 1:50
開戰不會有預兆,不用以為逃得掉

很多聰明人認為台海開戰的預兆,就是美國會撤僑,只要聽聞撤僑令再跑就好。這個說法太天真,我覺得死一些「普通」美國人民,更有藉口把將武器無限供應台灣。

撤僑只限於有用的美國人,撤離不及,ait地下室的核生化防空洞,就是留給這些來不及跑的上等美國人。至於一般美國人民,就自求多福吧。

美國想的不是台灣會死多少人,而是能死多少人。黑熊已經成為台灣蓋世太保,會忠實執行主子的命令,保證搜出最後一個台灣人去當炮灰。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3 發佈時間: 下午 8:53
對,那是在演戲、唱雙簧,營造敵人滲透的氣氛。

另外,蔡正元說鍾佳濱(那個渾蛋)缺乏法學常識,所以才會以為最近一月十一號舉辦的抗議司法不公的數萬示威群眾是 "妨害司法的現行犯"。

我不知道大家為什麼都這麼善良?還是家教太好?講話都好體貼。

鍾佳濱那個混蛋和人渣黨會缺乏法學常識?他們之所以胡作非為是因為法律知識不足?是因為誤解了法律?蔡正元真的不知道沒有人比人渣黨更會講理想談改革?
錢強 發佈日期: 2025.01.13 發佈時間: 下午 7:34
這人亂寫。政府哪有認真看待?,他們有那麼笨嗎?是將計就計,勾結下三濫網紅一起蹭流量騙選票而已。台灣現在在的狀況就是上下交相賊,全島散發出一股柬埔寨詐騙集團的氣息。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XmVb9ziZj/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3 發佈時間: 上午 9:30
告台灣同胞書(32):慈濟慈濟,不慈也不濟

陳真
2025.01.13.

釋昭慧這位所謂出家人很囂張。即使是一般人都不至於如此。觀諸此人長年的囂張言行,我不知道這所謂出家究竟意義何在?

不慈也不濟的慈濟畫作事件是這樣:慈濟找了一位畫家來畫一幅超大型壁畫,構圖完成後,就說你滾吧,然後另外找人把畫完成。

這就好像我今天要蓋房子,找來設計師,設計藍圖畫好之後說你滾吧,然後我再找來土木工把房子蓋起來。

現在此事東窗事發,引起議論,慈濟就說好吧,那我在壁畫旁加幾個小字說原構圖是你。這樣你爽了吧!滾!

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態度。畫家的兒子不滿,發言指責。然後,這位所謂出家人釋昭慧就跳出來說,干你屁事啊!你跟你老爸感情很好嗎?去吃屎啦!

感覺就是這樣一種囂張態度。她居然連人家父子感情好不好也能拿來叫囂,甚至還把 "兒子" 畫引號,真的很囂張。

很多人把慈濟以及證嚴捧得高高的,說證嚴和慈濟做了多少好事。這種說法就好像一些曾經遭到政治迫害的人總是以為自己從此有了一種道德權威可以任意胡作非為胡說八道一樣傲慢無恥。一個人或一個組織,難道做了一些所謂好事,然後就一路順風,所向無敵,不容批評了?

我不排斥任何宗教 "本身",但我對宗教組織很反感,因為證諸歷史,宗教總是為虎作倀。慈濟打從黨外時期開始就一直扮演統治者的打手角色。例如慈濟醫院曾經討好國民黨,規定所有醫生護士與行政人員任職時都必須簽署一份 "不參與遊行與抗議的聲明",違者開除。

證嚴說,遊行抗議大小聲的,根本就是在破壞社會,傷害人性。證嚴更反對勞工爭取更好的勞動環境或加薪。她說那是貪婪,還說勞工就是應該要能吃苦,吃苦就是福。

各種迎合統治當局的卑鄙言行,不勝枚舉。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三十幾年前就寫了一系列 "慈濟慈濟,不慈也不濟" 文章的原因。

你知道嗎?反對一切抗議、反對一切社運的慈濟,當年還榮獲國民黨頒贈 "最佳社會運動獎"。

以前討好國民黨,現在討好人渣黨。你看,賴清德那個台奸人渣,成立一個旨在推動全民皆兵全台焦土作戰的毀滅台灣黑組織,叫做什麼 "全社會防禦韌性委員會",其中三大主角就是長老教會、黑熊學院以及慈濟。

宗教也許是好的,但是宗教組織卻往往只是每一個統治時期的打手。他們並不在乎是非善惡,更不用說什麼維護公義,他們擅於投合當權,絲毫不問是非。

======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26日登場 委員含長老教會、慈濟與黑熊學院

中央社
2024/9/23

========
釋昭慧開嗆畫家兒子遭勸「不慈悲」!再炸3句護慈濟:已很含蓄了

民視新聞網

2025.01.12.

慈濟近期風波不斷,先是遭到導演爆料大愛台翻臉合約,又被作家苦苓爆料大林慈濟醫院的大型壁畫「佛陀問病圖」,竟是邀約知名畫家李健儀構圖之後,隨後解除合作又拿原圖請開價更低的畫家完成作畫。

事件爆發,導致慈濟遭到不少民眾撻伐,對此證嚴上人徒弟釋昭慧就於10日曾發文為慈濟站台,怒轟出面為爸爸討公道的畫家兒子李承道「蹭熱度」。

有網友質疑釋昭慧護航行為太超過時,釋昭慧還直接連環炸出:「我已講得很含蓄了!」的回應。

慈濟遭到畫家李健儀的兒子李承道指控盜圖,對此慈濟出面坦承確實爭議壁畫「佛陀問病圖」是李健儀所構思,並表明願意在壁畫旁加註畫家「李健儀」的名字。

沒想到畫家兒子李承道又繼續發文痛陳「在贗品旁邊標註原創另有其人,簡直畫蛇添足」、「贗品不銷毀,留著當證據嗎?」,希望院方直接拆除作畫,甚至諷刺此壁畫已經成為「慈濟最偉大的作品」。

面對畫家兒子激烈的言論,常在社群分享自己對社會時事看法的釋昭慧法師就以上千文字逆嗆李承道,甚至認為李承道是「蹭熱度」。

此言一出,馬上遭到網友回應,認為釋昭慧的說法太過度:「大悲雖無言,忍辱卻需般若,作者兒子出身為父受辱仗言,不能直言說是『蹭新聞熱度』,這點說法師並不智且稍過度!」。

沒想到網友的提醒,讓釋昭慧又忍不住回應:「我已講得很含蓄了,這位與父親平素不相往來的『兒子』,忽然熱切起來,令知情者作何感想?」。

該名網友也繼續回應釋昭慧,認為父子之間的情誼並不是外人可以武斷評論,認為釋昭慧「雖含蓄但明顯不慈悲!」。釋昭慧卻越說越有情緒,表明自己本來就「非常不慈悲」,不需要用道德語彙綁架他。

面對網友勉勵他「慈悲為懷」的詩句,釋昭慧又回嗆:「您自勉即可。信不信由你,在此事上,本人既兼聽雙方,又無瞋無欲,忍怨害劍,法喜充滿呢!」。
陳志鵬 發佈日期: 2025.01.11 發佈時間: 下午 7:33
沒有比賣國更好的工作,只需改變想法,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與安全。

沒有比守護「愛」更難的事,耗盡自己的時間金錢與尊嚴,生命朝不保夕,得不到任何的收益。但總是有人相信愛,並奉獻一切。

~以上忘了是誰說的,很符合現在的臺灣。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1.11 發佈時間: 下午 2:46
底下姓鍾的這混蛋也是我的舊識,這些人真的很可恥。他們不管從事什麼碗糕社運,或吶喊什麼偉大理想,或什麼台獨建國、抗中保台,全是鬼扯蛋,事實上都只是一種撈錢奪權的詐騙手段,出賣眾人生命財產,謀取一己之私。

雖然見多了卑鄙,但我依然相信人性,因為我相信自己,而我同時也相信我不可能是孤單的,人性終究普遍嚮往著善與美以及真實血肉。

忘了是誰說的了,許多文人大哲及藝術家,始於孤獨,始於某種獨特性,最終卻依然回到生命的共通性,一樣的悲歡,一樣的渴望。向善向美的天性不可能埋沒。

https://ctinews.com/news/items/14a1dBLpWk

https://tw.nextapple.com/politics/20250111/F164DCAFC0DAA910741A6C1D20B8CD76
怡靜 發佈日期: 2025.01.11 發佈時間: 下午 2:12
陳真所提到的韌性(resiliency),大概下場就是像這個崩潰的烏克蘭小伙子。
https://x.com/MyLordBebo/status/1871314141337571815

視頻中這個顯然已經精神崩潰的烏克蘭士兵正在和他的朋友通話。他的朋友逃到德國去了,朋友跟他說,你太天真了,被宣傳洗腦了。小兵不斷的用髒話咒罵他,威脅要殺死朋友,還說自己不會被他騙,才不會落入宣傳的圈套。小兵說他只有22歲,是個孤兒。身邊很多同袍都戰死了,他有一個戰友,是個單親爸爸,有三個孩子,他也戰死了。最後小兵終於說出內心話,我真不應該打這場戰。

另一個相關的故事則是我關注的一個因為報導俄烏衝突真相而被制裁的英國記者寫的:

我最近認識了一位來自烏克蘭的女士。戰爭爆發後,她逃往歐洲。過了一段時間,她搬到了俄羅斯,因為她在這裡有家人。她愛烏克蘭,甚至她的手機背面還有一面烏克蘭小國旗。當我們出去喝咖啡時,她看起來很悲傷。 「怎麼了?」我問。

她告訴我,前一天晚上,她收到了烏克蘭當局發出的數十封訊息,試圖招募她。他們想給她錢,要她拍攝任何有關俄羅斯的事物。他們知道她是烏克蘭人。但她告訴他們,她不想與戰爭有任何關係,接下來他們開始威脅她,他們有她的地址。

「去他媽的烏克蘭。」她怨恨地說。「我永遠不會回去。」她感覺到自己的國家背叛了她。她是一個好人,只想過她的生活。她愛烏克蘭,但他們威脅她。

烏克蘭當局以自殺式的方式試圖贏得一場無法獲勝的戰爭,從而疏遠了數百萬永遠不會回家的人民。

當和平來臨的時候,重新贏得數百萬逃離烏克蘭,擔心被逮捕或入罪的公民的信任,將是他們最大的挑戰之一。
兩岸議和團 © 202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