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須知:* 欄位為必填,但Email 不會顯現以避免垃圾郵件攻擊。留言時,系統會自動轉換斷行。

除網管外,留言需經後台放行才會出現。絕大多數人留言內容不會有問題,但實務上無法把大家全設為網管,以免誤觸後台重要設定,還請舊雨新知見諒。

寫下您的留言

 
 
 
 
 

標註 * 的欄位為必填欄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你的留言可能需要經過審核,核准後才會顯示在訪客留言板上。
我們保留編輯、刪除或不發佈留言的權力。
1790 則留言。
張萬康 發佈日期: 2025.08.18 發佈時間: 上午 1:42
力民兄,是這樣,館長的水準相當不錯,遠勝藍營傾向統派的名嘴們。藍營名嘴似乎都沒明說自己是統派,且腦子多少仍有藍營鄙視中共的固化思維+藍色史觀+藍色習氣。簡單說是反動派的底色,我跟藍人這樣講,他們莫不氣炸。藍人始終認為大陸近年是因為改過遷善所以才有高度發展,他們不承認也不知道中共本來就比他們先進,也不同意蔣介石發動412之後國民黨就不再具備領導全中國的資格。至於後來國民黨中央撤退來台,兩蔣和國民黨屬中國人政權當然有資格來台,只是以他們的腐敗本質來說不配來台,早該好好投降。

我沒那麼愛罵蔣介石,尤其當我在小紅書看到蔣友青視頻中的可愛(他精神受到很大摧殘過,目前看起來穩定),使我不忍心老罵兩蔣。蔣友青比蔣萬安可敬一百倍。

至於館長和新黨三劍客和邱毅相比,也沒比他們遜色,風格各自不同罷了。這四位頂多只有林明正比他對新中國的歷史知識懂得多,尤其林明正這幾年還花費工夫研究左翼和社會主義(館長也正大量吸收這方面,只是沒那麼學術,他光研究大陸如何扶貧就值得點讚)。還有,林明正的論述能力一直在進步中,我聽過他講演,很能講,甚至比視頻中還棒。我不認識林明正,只是我的觀察如上。

淺一點來說,林明正在微博曾說自己看過大決戰三部曲的電影,館長可能才正要補課。蘇恆、王炳忠、邱毅可能也看過,但可能沒法像林這麼會聊或愛聊這種話題。要懂大陸要花時間,而且不能有成見。譬如大陸網友講林總、林帥、101,指的是林彪。鄧小平代號叫總設計師。毛主席叫教員。館長不必懂這麼細,不然他一天可能只睡一小時。館長最近看到1984年大陸閱兵的畫面而驚嘆,這我早已預料有大陸網友會告訴他,因他很愛看網友留言。不是每個網紅或大V都很愛自己的粉絲,頂多留言看兩眼,架子大,懶得回也罷,更不肯學習。

兩岸閱兵史,我三年前寫過一篇可參考:
https://wczhang.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28.html


館長目前不足的是無法看到大陸中下層老百姓怎麼生活,他只看大陸尖端發展的一面。如果他能看到前者,他會更讚賞大陸。

我將上個月寫的館長一文重新整理,刪掉幾千字,又新增幾句,總共留下8000字,還是很多字但不得不。在此用簡中貼出。繁體連結則在此:
https://wczhang.blogspot.com/2025/08/blog-post_18.html

以下容我佔用版面多一點,因我要貼簡中之全文。目的是方便大陸網友轉貼,這樣才更理解館長這個人。我私下不認識他,包括本篇前面提到的人名我沒一個私下認識。但我認為我看得出他的成色。電影天下無賊有過一句很好笑,黎叔(葛優)說:「我倒是有興趣,驗驗這對鴛鴦的成色。」指的是劉德華、劉若英。反正很好笑就對了。我不是說我是武林至尊黎叔的意思,只是借用「成色」。

《开弓没有回头箭:馆长陈之汉首次大陆行的转变》

一,馆长的进步性

2025年馆长六月上旬到中旬首次前往大陆,近两个月来堪称震撼台湾,且六次登上央视(截至8月17日为止;本文原稿写于7月28日,此为浓缩版)。

很多台湾人讶异他怎么变得这么会讲。

惊艳的不光是馆长思想转向,而是他很会讲,口才极佳。很多人觉得他以前很废,倒不是他挺过谁,一码归一码,他脑袋和口条很贫乏,所谓论述能力,很菜。又如他的搞笑,对打,譬如跟啥“吃屎哥”,低能到不行。两岸许多网友喜欢他爆粗口,当他是乐子人,或崇拜,大多都是压抑惯了,或生活太过乏味?

馆长是如何顿悟的?他的智慧是如何升级的?这带来一个启示,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简单说,人一旦开窍了,一通百通。粤语叫:「一理通百理明。」

我的观察和研判,他的开窍跟他私下研究大陆,看各种视频,往返两岸的本岛民间人士跟他聊大陆有关。以及可能有高人指点。

很多台湾同胞至今不晓得,大陆视频、文章、影视的素质很高(大陆观众认为很多影视低能或乱拍另当别论),所谓高手在民间,各路专业的人都很多,各种面向十分之灿烂。馆长从中吸收到养分,加上有慧根,整个开窍。

2024年大陆B站的女性博主“吃瓜蒙主”曾说,台湾教育失败,台湾人讲话和写东西不利索,没法清清爽爽,文章无法理得明明白白,台湾人的文化越来越次。顺着蒙主这番话来说,馆长默默吸收了许多大陆视频的灵气,如今脑子和口条理得明明白白,智慧豁然升级。

他在前往大陆前就开窍一半了,去大陆只是印证看法,印证过后自而信心百倍,全然开窍。此人是做生意的,竟然还46岁了没去过大陆。他很想去!想去就学得更多。大陆能学到的、能见识的东西太多了。

一字记之曰:心。

从接触大陆资讯到前往祖国,起初是好奇,尤其是想给绿营难堪,基于恨绿,但这演变成他发现自己被台湾蒙蔽了,所谓台蛙,信息茧房,他发现这事儿得认。认自己过去脑残。

从而他为过去道歉多次,试问蓝绿白政客网红有无对自己歉疚半次过。不是说他道歉多伟大(他也是不得不),但已然不容易了。

他一通百通之后,慨然讲出祖国、中国人、大陆,以及用他简单精准的俗白方式来论述两岸走在一起的重要。包括他想止战,想拉下绿营,想救柯文哲。这些都很打动人呀。

事实上当他首次造访大陆,来到上海落地的第一天,做直播时仍不断中国、中国的讲话。第二天就改成大陆。后来他告诉大家,大陆群众有人告诉他为何要讲大陆,我们对台湾同胞这么友善,听你们老讲中国伤感情。意思就是你们有分别心。可以看出「伤感情」这句让馆长很在意,颇内疚。大陆同胞的真诚,让馆长也变成一个真诚的人,那些表情是演不来的。

这不光是人情世故的假来假去,而是在意伤感情,这种人特别成熟智慧,心肠也好。他伤了别人感情,别人有点受伤,他也跟着受伤,他有这种体会能力,这种人不容易。本人2009年曾前往台大聆听侯孝贤导演一场文艺讲演,他建议台下青年:「要能感受别人的感受。」眼下是十六年后的2025年,读书人普遍有无作到这句值得打个问号,可状似大老粗的馆长却体现了这句。

他的思想和口条表达能力是一起进步的,这种进步才叫扎实,也生出了魂魄。从个人的进步,到民族情感、两岸情感的对接,一瞬间他彻底接通了一切。有点素人禅师的味儿了这是。


二,馆长的人民性

本单元较长,分三小单元。三小并非闽南语粗口,亦可能我来个擦边胡闹。

1、志愿役的傻逼

事实上,有不少台商、台生(尤其去大陆的短期交换生)即使常在、或曾在大陆生活,但对大陆多少带着歧视眼光。他们非常需要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遇到彼此有利益关系或精台的大陆同胞更是烂在一块儿。

可喜的是馆长不是这种人。这跟馆长的阶级背景可能有关。他是祖籍宜兰的台北人,但属底层草根气息。他当兵签下陆战队志愿役。从资料来看是「转服」,即入伍新训后从义务役改签转服志愿役。基本上签下转服志愿役的多半是草根、中产家庭或一般保守家庭长大的。

坦白说这种人在军中常被人背后取笑。只因被认为是没出息的笨蛋,当兵这种鬼日子,国军那么腐败,却签下去。他们一门心思在军中老实存钱,但被很多弟兄私下讥笑是浪费青春,没有进取心,不敢在社会上闯荡。有些志愿役在部队当个士官就骄横,还爱讲当士官背责任多苦。不少底层弟兄在国民中学因不爱念书,辍学后学习了一门手艺就收入不少;譬如学木匠、修水电、做铝门窗等,老年代的收入更多。他们看不上签志愿役的废物(喂),大专兵本身的优越感就不用说了(大专兵烂透在军中是共识),他们也看不上志愿役。

一般来说,在台湾当兵不像大陆人加入解放军的光荣感那么大,取笑转服的人是常态,甚至退伍后在社会上仍被人笑问:「奇怪你当初怎会签下去?」、「军中成天在造假你受得了?」、「你这么爱当兵不如早几年进士校或考官校?」问题是官校入学的成绩不能太差。有的大专兵在新训中心(竟然)自愿转服预官,这也是签下志愿役的一种,背地里遭笑话亦属常态。

在此还得说明一下,以前的志愿役士官是有区分的。如果你是国中毕业去读士校的那种志愿役,在军中好受人尊敬,他们清一色出身寒门,被爸妈叫来读士校,特能吃苦,身上有战技,下部队后本职学能很强,一路当到上士退伍。可如果你是20岁或19岁入伍(一般20岁收到征兵令,馆长自愿申请提早一年当兵),之后在新兵训练中心被军方游说后改签的转服,这种容易被弟兄们看不上,菜的时候还被老兵欺负算正常。这种大概当三年半、23-24岁中士退役,除非你再签下去。本岛部队长年是老鸟爱欺负或霸凌菜鸟,甚至虐出人命,老鸟常说这叫「传统」,或流行骂兵:「你这个死老百姓。」这不是大陆以人民军队做号召的文化能想象的。

谈这些绝不表示看不起人是对的,只是讲解老年代志愿役在军中的生态文化。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必须被尊重,每个人家庭状况不同。

话回馆长,他曾在网络上谈自己在陆战队吃了苦,受了折磨,被整冤枉,似乎没吃到太多志愿役的红利。1970年代以前出生的台湾很多男人退伍后喜欢谈当兵吃苦、多操、多惨烈,虽难免有欢乐吹牛成份(女人根本懒得听),但如果当事人把吃苦的价值、荣誉放得很高,这种人通常没有辜负他受的罪,是个真男人,他们之后回到社会上都韧性十足。

馆长1979年生,照理说他服役时本岛部队训练变成很轻松了,但海陆属特种兵,仍有一定程度的艰辛「遗绪」传下,多少仍具谈资,他重视军中吃的苦,这值得给他点赞。他就算没当网红,单单能从谷底、憋屈的各种阶段一路摸爬滚打而至奋起创业,完成了开设健身房的人生梦想,在社会上寻得一席之地,这已然值得尊敬。当然这不是说他事业无成的话就该被看低,我自己就一事而成可不是。

在馆长的年幼时期,本来家境挺好,然因父亲早逝,家里有点家道中落,才让他变成类似草根阶级。一般来说,什么阶级就带来什么气息,但有时也不准确,有的人接地气的天赋高、慧根够,自可融合巧妙。李敖是读书人但有少见的草莽性格,有流氓气。馆长不是读书人但讲话比读书人精准有料。民间很多平民百姓或读书人都很爱聊政治,但像馆长能聊出含金量的,坦白说不多。他比「话糙理不糙」的大妈大爷还厉害,而且他其实内容并不糙。甚至他的大块头模样、年轻时的道上色彩、浓郁的草根气息,反而都成了障眼法。就像古早时期唱铜锤花脸的金少山,扮相和声腔是一个粗勇豪迈、大嗓门的人,但心思细腻得很,绝对称得上是艺术家。

举凡(以前我服役时的连长成天爱讲举凡)阶级背景、草根气息、工农兵的味儿、志愿役经历之种种,看来对馆长这人的基调有很大的影响。简单说,这种摸爬滚打、吃过苦的孩纸对人比较能用平常心,平等心去相待,去搏感情。而且馆长可贵的是模样憨厚(或憨傻),这种人重视真心,相信真心,并不会变油。

说到憨厚,固然台商也有很多是草根大老粗、农工兵子弟出身,可前面讲到不少台商对大陆心态不好(我相信台商们都开心馆长来大陆,但这和台商在大陆爱吹牛且多少带点高姿态的德行是两回事),中产小资出身的台商当然大多也蛮糟,但馆长这人并非如此。馆长对大陆的可说动了真情,憨憨的,这是他的独特性,这点蛮珍贵。倒也不能全用阶级来套,譬如有些人家世不错但对大陆的心态很友善,当然这种人在岛内也对各种人不会有成见,不会自以为高尚,总之这种人是极少数。说到底台湾人不分阶级背景学历贫富南部北部,大多就是看不上大陆,很爱用台湾人的身份来靠夭,来讲大陆这个那个的。这种鸟样子是蓝绿统治本岛几十年来造成的。其中文青的嘴脸尤其糟糕。大陆文青也烂,也看不上大陆,自认洋派的作家、导演、公知和文青一大把。还好馆长没接触这种二百五。馆长接触的大陆属「人民群众」居多,气味相投或相近。算他运气好。


2、志仁补校的无敌学历

馆长的履历中最牛的不是志愿役的憋屈,而是,靠杯,他来自台北最接地气的几所「烂」学校之一。他读过协和工商,最后在志仁补校毕业。协和当然很废,志仁更废,说废到最底部不算污辱。开玩笑的,此「废」有生命力之意。协和的女生在我那个年代很正,她们比较不爱念书,只是这样。我记得以前协和的男生少。高中时,我们班上有些被留级的同学,他们跟我挺要好的,他们升不上高三,留级高二,然后撑一年后好几个要转去志仁洗学历,这些好友被爸爸骂干、或揍翻,少不了被骂败家子。可见我这几个同学有多杰出!他们很聪明但就是不想念书,坐不住,爱玩。这些被俗世看不上的学历(根本拿不出手的学历)反而是他们生命力昂扬又靡废的人生资产。

摊开馆长的成长史,他的年纪恰恰接到这些学校充满特色的年代。全省以前还有许多五专、三专、二专,都很接地气。同理,多少也有刻板印象,我表妹(1976年次)是中国工商(五专时期)毕业的,她一直很乖巧且聪慧。

我曾执教过一年高职夜间补校。当时是90年代中期在基隆。补校都是在晚上上课,学生大多白天打工。这批孩子有一半年龄和馆长相仿,他们不爱念书(学习)或因缘际会失去学习机会,白天学手艺或做粗工,晚上来补校是花钱洗学历,希望自己拥有一张高中或高职文凭。男同学大多江湖气重,有的年纪还比我这个老师大。女生倒是不惹事,只是接地气。

我那年当高三补校的班导(班主任),一次同学们上课聊天的声音太吵,我走到一个坐最后一排的男生面前,把他身边没人坐的一把空椅子高高举起,在他面前砸烂,木头椅子粉碎一地。全班鸦雀无声。这男生羞愤,他个儿高,整个人跳起来,飙粗口,叫板「出来讲!」闽南语,意思邀我去走廊打一架。这人平时本就流氓味,一时间对峙起来……

我心想这下完了,缓和自己情绪十来秒钟后,我不卑不亢的跟他诚恳说:「是我冲动了,我跟你道歉。」从而危机化解。此后班上许多男孩子对我更热情,当我是铁哥们。他们几度激动的对我说:「我们长这么大没有一个老师跟我们说过对不起。」其实我一半的原因是怕挨揍,另一半原因是多年来从小本就有错会主动认错,且认了反而轻松,我对真理的兴趣大过面子。这个对我暴粗口的男生后来对我相当义气帮忙。略下。

他们是被社会看不上或歧视的孩子,有人对他们好,他们跟你拿心换心。

所以为何我看得懂馆长觉得他很可以,这是基本的人生阅历。(这两句啰唆了,根本不必我这些生活经验观察接触,我想你也看得懂的。)


3、新中国的活泼松势和细致多情

众所周知,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是以无产阶级立国的,至今(2025)七十六年来虽然历经思想路线斗争动荡和选择,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改成自由经济,但无论如何社会主义还是在,人民性的气息还是化在每一代人的风格中(大陆文青例外啦干),他们大多作风一派自然流利,潇洒得很,很接地气,不矫情,不装逼。

譬如我在大陆,一个男子跟我借打火机点烟,完了跟我说声:「谢了兄弟。」飘然而去。问路也是。有个貌似军人的小哥,带山东腔,在某城市的地铁、高铁的地下交会处跟我问路,我指着牌子讲了一句,他大笑,走了两三步回头对我说:「哈哈哈哈这么大的字我看不到。」我跟他比个赞。他们的人情味超自然到不行,人和人没距离感(除文青和小资中产很爱谈「边界感」)。因为自然,也就不刻意。谢谢一句就好,不像台人谢谢不客气不好意思对不起个没完。东北人在陌生人之间讲话还常喊「哥」,他们的喊法好像两人本就认识或是亲戚来着。那个亲切洒脱曼妙难以形容。整个祖国你要怎么喊一个陌生路人或小贩或餐厅老板服务员,各式各样的喊法:小姐姐、大姐、大哥、叔、大叔、哥、兄弟、老同志、同志、爷爷、奶奶、姑娘、同学、小哥、老妹儿……光这个例子就很精彩生动。方言喊法暂略。

两年前我在我的网络个人空间上写,大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跟台湾中南部气息一样或相近。闽南语有句「松势」,松有轻松之意,本岛南部人、乡下人、城里的草根百姓,都有种悠然,松弛,热情,亲切,潇洒的调性,这跟整个祖国的人民群众有一样或共通的人民性。大陆人可能更悠然随便些,总之说一样也成。这个「随便」不是负面的随便。我在广州问路没一人不搭理我,有啦,有一个,我离他五公尺,我才呃请问……这兄弟立马把手里的报纸挡住脸,他正看报,干脆用上。坦白说很酷欸,我笑翻。为何我要问路?用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不行吗?我这人比较笨,有时想用传统的问路方式。

在北京地铁某站有个高大的警察,我问他通往郑州的高铁怎么走,他不开口,指着一个方向就忙别的去了,他真的太忙。他们的男男女女性子帅气「随便」到不行。这警察算是我遇到最不礼貌的,大多都礼貌得很。其实他一点也没不礼貌,只是作风干脆,随兴,豪迈。在上海南站外面我看见一个大约30几岁的大叔经过,一个跑出租车的老伯上去跟他拉客,才靠近,大叔就说:「我今天心情很差,你烦我的话我不客气了。」老伯逗他说:「心情差也要坐车啊。」大叔说:「我再警告你一次……我马上抽你……」老伯没再跟着他,事情一下子过去了,这根本不是个事儿。以上两个例子是我这几年看到的有趣镜头,我只是随口来两段,馆长可能看不到,因为对方知道他是馆长了呀。我举的这两例子是台湾人可能看了不适应的例子,但其实你要能欣赏大陆民风的大气魄。大陆大多数人不爱计较,台湾相对容易吵架或互呛,啥都当个事儿,甚至打起来或叫警察。当然你若刷微博,他们爱计较的也不少,因为有事才拍下来,放网络上你就觉得事多。我不是说计较是错的,认真很好,要看啥状况,欠巴的人你巴下去就刚刚好。

以上两段谈都是我2023、2024在祖国看到的小镜头。

大陆同胞细腻周到,那就更谈不完了,潇洒流畅的行为中给你作点细腻的迂回表示,这种馆长有遇到,譬如一个内蒙小伙跑来上海看他,两句话就闪了,低调,不打扰,礼物留下,里面一封信。馆长读信时那个感动,靠喵,能不感动吗?大陆人一般来说很会各种表达技巧,可想而知他们把妹也是一流,馆长被把上了,没办法,只差信中称呼馆长一声:「宝,想你了。」

写到这里,你大概就可领略馆长为何爱大陆了。气息有通嘛,而且他见识到大陆在人情世故上的才华,这和做正经事、大工程、大小项目的讲究是相通的。很多台湾人喜欢讲大陆基建很棒、建筑很棒是因为政府独裁,意思是没人敢违背政策,工人多惨多惨,不敢违抗,甚至不做得劳改。事实上一个政策或项目都必须通过不断的辩论和协调才落实下去的。他们规划周延,非常会做事,且勿误解「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听过一群老蓝退伍军人聊天,他们赞扬大陆高铁的便利,最后却又集体笑说是因为独裁,而美国之所以没有啥高铁是因为民主。他们不自知荒谬无知。蓝的都这么糟了,绿的又能怎样。某种程度上,蓝营政客及其群众对大陆的偏见既深且久,难以完全矫正。而绿营的人虽然看起来极端,一旦有机会醒来,那就彻底醒了,比蓝营的人有救,且可爱聪明、智慧勇敢。

馆长回台湾有句:「大陆最美的风景不光是风景还有人。」是啊,大陆人的人味儿是他们丰硕的资产和可贵可亲的风景。当大陆某地发生天灾地变,发洪水、烧山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浩大,都可看出建国以来有种「人民性」的存续。台湾也会救灾,义消、志工也会鼎力相助,也很棒,但全城全村、联合四面八方的力量跟你拚了的那股劲头和大陆还是不大一样。就以2022年重庆的一场森林大火来说,一个平时教舞蹈的姑娘跨上一部越野机车就上路了,她也要奔赴现场,一个字,飒。几天之内群众和军警消把这个火打灭。


三,自由性,展开性(没包袱)

这么多年下来,台湾在萤幕上(包括电视、视频),讲话一点包袱也没的,我看除了李敖,当属馆长了。特色之一是都喜欢爆粗口。但这只是表征,他们思想上几乎也没任何包袱。举例来说,馆长直播的背景是上海璀璨夜景,一般政客可能得加放一张台北101大楼,不然怕被说不爱台湾。馆长不必来这套。他不怕,且没必要,他觉得他根本就很爱台湾(我补这句都多余了)。
同理,馆长谈大陆的好,谈大陆让他大开眼界,似乎也不用像书生带一句「当然我知道大陆也有大陆的社会问题和需要或提升的地方」这种废言。大多人为了表现自己客观,不得不添上这些来加强说服力。他怎么来,怎么顺,怎么样都对。他的心志状态和目标清晰,有点像打麻将手气好,全凭直觉下张子,不必太费心琢磨算牌和防守,两三下就自摸卡张(中洞)。近两个月以来他高能演出,沛然莫之能御。

李敖讲话,畅谈天下,也不做多余的「声明」和太多「铺垫」。李敖大约在二十年前曾说:「台湾人浑(亦作混;二声),香港人坏,新加坡人笨,大陆人不可测。」他爱讲啥就讲啥,不苟同的人也只好被逗笑,当然也有人抗议且挞伐。
我日前(按:七月下旬)在脸书上笑说:「搞不好以后我们看见馆长的视频背景中出现钱学森和全红婵的照片也不必意外。」同理,政客或名嘴此时也得考虑把台湾运动员或名人的照片放上去,不然怕挨骂舔共不爱台。馆长不用这套声明、澄清、避险,或讲话做太多铺垫,论述精简至极,然后送出有力的一句就对了。对绿营没啥好多说的,大家都知道绿营有够烂。

对蓝营的意识形态,馆长似乎也没啥关照一下的想法,他好像很少谈「中华民国」。这个东西他早就忘了,或自动跳过了,似乎他知道这是历史遗留,垃圾桶里的东西不谈也正常。「中华民国」旗帜亦跳过。尽管馆长没直接说自己是统派(可能是策略,他说过在岛内谈统一很危险,也可能统独问题他还没想透),但如果未来某一天他在天安门看升旗时哭了,我不意外。

也就是说,馆长走得比岛内各种颜色的政客都远,都宽,都高。起初似乎只是感性发酵,无意识的。但两个月看下来他是有意识,有自觉性的在呼应对岸谈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这九个字他用他自己一套讲话方式来发表。两岸融合,他很重视。这个融合是在精神面的融合,不是从台湾人能赚钱来出发,而是彼此融合后自然台湾人有钱赚。他的转变既是渐进的,也是提速的,一个人思想的成型本就需要时间或机遇,他的进步和升级如今可能比给他指点过的高人还高。

总结

馆长已然成为超越蓝绿白等各种颜色的人民群众代表。他是台湾中下层广大人民的一个鲜明代表人物。他的大陆粉丝有的是读书人但身上也有人民性。他自己就是一个「政党」。不是组党的意思。而是说他的粉丝或欣赏他的人在岛内或去对岸,只要讲「我是馆长粉丝」、「我是跟着阿馆的」就够了,不用特别讲自己是蓝绿白哪种或啥洨中间选民,也不必再表态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或对统一、或统一时程表有啥看法。

在政治大格局上,馆长能起啥作用,这可能无法多作期待。馆长至少正在做一件大事,就是矫正台湾人对大陆的偏见和歧视心态,且让台胞愿意用心融入大陆,彼此当一家人看,当一家人来相处。目前来看很有成效,但当然还不够。光靠他一人不行,观众和粉丝们要能相互影响,传递对的、善的、清醒的观念,要扩展出去。

馆长未来会如何,可能还是有戏,咱在此话不能说满。中国人的风潮才正开始,他不能停,人气不能散,没有回头路了。会不会最终思想又浑了,「妖风又绿陈之汉」?不知道。且看下去。基本上他有生命危险。

可想而知在台湾有统左派思想的人,或有「人民性」的人对馆长是喝采的。很容易彼此看到相同本质、属性。馆长欣喜大陆各方面建设发展的进步和人情味,统左当然也是,但以前大陆没全面发展时统左也喜欢大陆,甚至万一大陆出了闪失发展中断或下滑,统左还是喜欢大陆,亦仍盼望统一。馆长不一定像我们这样,他着重在现实生活肉眼可见的大陆万象,并思考为什么大陆能起势?人民该要的生活是什么?这一切激起他藏在灵魂中的民族情感。换言之大陆若没崛起,他对大陆可能没啥兴趣,且以后要是觉得扫兴了就可能退后一两步?但,凡民本就重视现实,对两岸大多人而言从现实出发没毛病。馆长仍正在转变和提升,他对大陆已建立很深的情感,倒也不可能三两下挫折或看到一两个不符期待的画面就容易变心。

我个人要说的是,台湾人不必高傲又自卑。台湾作为中国34个行政区里的其中一省,台湾当然有34之1的特色魅力,就像广东、陕西、内蒙、台湾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精彩。就算撇开是不是个省,台湾很多东西跟大陆就是有着切不断的关系。就像三杯鸡,这是台湾民间的招牌菜,但其实来自赣南的客家庄,传到粤北或闽西客家后又辗转传来台湾。三杯的内容,是把起先的猪油改成台湾的黑麻油,江西的米酒改成台湾的米酒,酱油没啥好说。但总之江西、台湾的三杯鸡差不多,真要说台湾最不同的是放了九层塔。台湾大可不必神经兮兮啥都要捍卫或切割,否则也辜负了可爱的九层塔。

什么「小小多山的台湾」这套台湾文青用来歌咏台湾的抄袭或挪用就省省吧,就算不是抄智利国的共产党诗人聂鲁达也一样,别折腾了,九层塔拿出来洒在三杯鸡上就是真理。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有台湾的特色请安心。


2025.7.28.台北
修改于2025.8.17.
吳聲志 發佈日期: 2025.08.17 發佈時間: 上午 3:39
補充一下我看聖經和古蘭經的方式,把它們當成故事書看,去感受那份愛、智慧就好,不用太在意一些背景。另外我覺得聖經比較像是神和人之間的關係,古蘭經比較是穆聖直接交你,我不是基督徒,就沒那麼想看聖經,但是看古蘭經真的很感動、很喜悅。
吳聲志 發佈日期: 2025.08.17 發佈時間: 上午 1:45
陳真大哥,其實我不覺得我有慧根,我在巴勒網的關係,買了沈從文的小說還有范光棣老師的維根斯坦,可是我確一個字也看不懂,小韞羿跟我說沈從文很溫柔、很溫柔。
不過我在巴勒網看到說沈從文很喜歡河流,讓我想起年少時看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有一篇‘觀河聽水‘也是講河流,讓我很感動,現在回想好像就在講我老婆安心米兒,她很溫柔、很平靜,有一雙溫柔聰慧的眼神,她的眼神溫柔如水,好像一眼就能看穿我的悲歡,然後對它很溫柔、很溫柔。
另外我也看了一些電影,很多也看不懂,不過蘇古諾夫的浮世德,讓我有了病識感(自我察覺),看到第二遍我才發現我和我很憎恨的壞人是一樣的,每每想到浮世德還是很傷心,但我還是很憎恨。
至於永生樹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只覺得片頭的自然景觀好美,不過我現在知道了,或許我不属於那個世界,現在就好好的把自己照顧好,盡可能不去傷害別人,而且我本不信因果,可是我阿母(竹林山觀音寺的菩薩)帶我看了我的因果(還有一些跟我有關的人),因果真的是一報還一報,現在看到惡人,除了憤怒還會替他們感到擔心,報應真的超級可怕,人真的不要去傷害別人,眾人畏果、我畏因。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6 發佈時間: 下午 5:50
容我老實說,我從來都不知道上網要讀些什麼。幾乎所有人的意見對我自己來說,空洞無比,了無新意,毫無啟發,毫無吸引力。

館長的言論亦無新奇之處,但我樂於聆聽。為什麼呢?因為精準掌握重點,理解深入,含金量高。更重要的是有血有肉,發自肺腑。那就是一種重劑量的我我我。

至於其他什麼名嘴或什麼學者專家或政客,則是不知所云,現買現賣,知一說百,或是講一大堆瑣瑣碎碎無甚意義的東西。他們講的maybe right, but right in a trivial sense.

我量過時間,我可以潛泳憋氣一分多鐘,但我通常很難忍耐超過15秒鐘不轉台。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6 發佈時間: 下午 3:49
聲志,我不好意思說你有慧根,因為這樣聽起來好像我也有慧根似的。

我曾經送一些哲學書給一位初次謀面的朋友。在我自己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別說送書,平常我最害怕的就是人家跟我談什麼哲學文學電影音樂甚至政治。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畢竟都是 "我家的事",我的悲歡。

尼采說,"所有(偉大的)哲學都是一種自傳"。除非知己,否則我們不會對人訴說一己悲歡。

哈巴狗電台沒有主義,沒有領導,別無信仰,只信private language,只信一人聖經。

我之所以送書給那位初識的朋友是因為,他既對我掏心,我也會毫不羞赧地把心挖出來給他看。

杜斯妥也夫斯基說得對,"一個人能夠貢獻給世界最好的禮物就是他自己"。

常有人問我,精神科醫師經常得聽病人講他所遭遇的痛苦,每天聽這些垃圾,醫師不會煩嗎?

我一般都笑而不答。如果對方還是要繼續糾纏,我就回答說,別人把他的痛苦告訴你,你應該感動於人們對你的信任不是嗎?怎麼會煩呢?而且,人們的痛苦,理應無比珍貴,為什麼會是一種垃圾?

我送書的那位朋友沒念過哲學,對哲學專業知識一無所知,但我知道他所困惑之事發自肺腑。

他在離去當下,依然依依不捨想談更多。我記得他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他一方面相信明明是真理之事,卻又覺得不應該期待別人也認同?為什麼絕對價值似乎卻又有著相對意義?這不是矛盾嗎?

我跟他說,我覺得我的父母是全宇宙最偉大的父母,這是毫無疑問的絕對價值,難道別人也該認同?

在某個重要意義上,絕對價值無非就是一種一人聖經,存乎一心,無法議論,難以言說,無從比較。

我不再有興趣討論這些,能懂的自然就懂,不可能懂的,只是憑添無謂議論。

梭羅說,他曾經去聽一場演講,感覺非常無聊,因為演講者講的全是一些大家自己就能取得的資訊。梭羅說,他倒是希望演講者能給他一個 "重劑量的我我我",而不是論述一些有的沒的。

我記得我在 "立報" 的專欄第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做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七個我字。

很多人說尼采是使用 "我" 字最多的一位哲學家,我倒覺得維根斯坦才是。維根斯坦說,他的所有文字,無非就只是在講他自己的痛苦,就像一種日記,一種告白。

羅素很推崇維根斯坦,但是維根斯坦卻說羅素對他寫的東西 "一個字也不懂"。維根斯坦說,只有跟他有著同樣痛苦的人,才需要去讀他寫的東西,才有可能理解。

當然,我寫在留言板上的東西,幾乎都不是什麼重劑量的我我我,頂多是極低劑量,因為我可不想招來人們自以為是的無謂議論與指指點點。
力民 發佈日期: 2025.08.16 發佈時間: 上午 11:06
我對臺灣政治冷感已經大概有六七年了,以前總覺得台灣政治沒救了,檯面上沒有人能往好的方向帶,所以我覺得乾脆都給民進黨執政比較好,一口氣爛到底,長痛不如短痛。

但最近我因爲館長改觀了,館長其實水準不高,認知還是低於很多統派,例如新黨三劍客、邱毅等老牌統派,但是館長卻是有魅力可以做到這些老牌統派做不到的事情,去影響更多更多的人,而且我看得出來館長的學習能力其實很強,認知水平的提升是每隔一個禮拜就可以肉眼看到,藍白其實也很爛,但是館長是可以帶着民意去裹挾藍白做一些以前不敢做不願意做的事情,看起來,或許台灣能有機會避免武統的發生。
吳聲志 發佈日期: 2025.08.15 發佈時間: 下午 5:10
謝謝陳真大哥,我再去問問我前女友小韞羿好了,她有朝天犀骨,非常聰明(日月角插天),這在古代是當皇帝的面相,習近平、胡春華都有此骨,我常開完笑叫她去當總書記服務老百性,她卻只想當個尋常百姓家,她半秒鍾就能理解一切人事物,雖然陳真大哥好像說過,很多事情是人跟上帝的事,旁人無法理解,但我覺得韞羿就有這個能力,她只有高職畢業,可是就如六祖惠能一字不識確能接禪宗法門,最難得的是她的眼神流露出對這個世界無限的溫柔和愛。
另外我看胡春華的面相,他地閣超好,如果十年後他接班大概祖國早已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了,也許能延續習近平打下來的基礎,帶著第三世界脫離殖民吧。再次謝謝陳真大哥。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5 發佈時間: 下午 12:51
聲志,這問題恐怕只有你自己才有辦法回答。

他們是好人,也是好作家,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感覺。
吳聲志 發佈日期: 2025.08.15 發佈時間: 上午 2:13
大家好,有些問題要請教大家,最近看了泰戈爾的漂鳥集,心裏覺得很溫暖、很舒服,看了托爾斯泰的克魯采奏鳴曲第一篇高加索伏擄3頁,覺得好像上帝手把手的教我愛與智慧,本身不是基督徒,只看過傳道書兩遍,看到第二遍的時候,有一種喔,就是這樣的感覺,想問的是泰戈爾和托爾斯泰的文章為什麼會給我這種感覺,謝謝各位。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4 發佈時間: 下午 6:37
告台灣同胞書(128):一千萬個台灣人的共同心願

陳真
2025.08.14.

賴清德這個人渣台奸及其黨徒與狗官們,那麼有自信自己哪天不會被繩之以法嗎?

我相信,看到他們應有的下場,是全台灣至少一千萬人的共同心願,只是人們不敢說出來而已。

不管世道如何混亂,不管政治如何血腥殘暴,如何泯滅人性,我依然相信人性向善,人心喜歡真,喜歡善與美,不喜歡不義。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在根本的善惡是非上良知未泯,只是缺乏勇氣,怯於直言,怯於挺身而出。

人渣黨及其走狗們不但迫害柯文哲,而且有至少數以千計的一般人民同樣遭到司法迫害或騷擾與恐嚇。例如對什麼大罷免團體在大街上喧囂稍有質疑,或是詢問如何罷免賴清德,或是詢問陳菊過世了?動輒就會被警方約談搜索甚至移送法辦。

人渣黨這些貪婪無度的台奸人渣應該想清楚一點:儘管有美日撐腰,足以為所欲為,足以迫害人民,傷害忠良,但你終究沒法保證自己永遠不會遭到報應與懲罰。

有話說,千古艱難惟一死,但我覺得,死雖可怕,但是如果是因義受難,那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是自己願意迎向苦難。但是,歹徒人渣卻不是這麼想事情,他們之所以無惡不作,無非就是圖謀一己權力一己之私。問題是,你能保證自己永遠都不會遭到應有的報應嗎?

==========
換人失控!陳佩琪咆哮法庭 審判長厲聲:她是誰、拘束她

自由人渣電子報
2025.08.14.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台北地院今天開庭審理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涉京華城弊案,傳喚北市都委會前委員白仁德作證,庭訊結束後,審判長江俊彥宣布「退庭」後,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突然失控高喊「請問他(柯文哲)做了什麼,叫做犯罪嫌疑重大!」,江俊彥立即厲聲指著戴著口罩的陳,向法警說「她是誰?把她拘束起來!」並要求記明筆錄,若再繼續叫囂,將禁止她旁聽。

柯文哲7日出庭在休庭時情緒失控,衝著檢察官爆粗口,怒吼「X,你是不是(檢察官)林俊言的小弟?林俊言現在就是靠辦我升官!」、「去跟賴清德講,我絕對不會投降、不會屈服!」,並怒摔卷證及水瓶,引發騷動。沒想到今天換旁聽的妻子陳佩琪失控,在退庭時咆哮。

江俊彥說,雖然已退庭,但法官仍須維持法庭秩序。法警隨即將陳佩琪扶出法庭,至法庭外的廊道上休息,但並未將她拘束或上銬,陳佩琪就坐在沙發上哭泣、淚流滿面;同時間,法庭內,柯文哲眼看妻子失控,未發一言,隨即被法警上銬,帶下樓回到候審室。

由於江俊彥當庭說,未來要禁止「她」旁聽,柯的律師鄭深元連忙求情,解釋這位婦人就是柯文哲的妻子,情緒一時不穩定,希望不要將她的姓名記明於筆錄,江俊彥才知該女是陳佩琪,隨後向書記官表示不須記名,但筆錄仍須記錄有發生旁聽民眾咆哮法庭的事,隨後正式退庭。
=========

要以死控訴司法 陳佩琪突拋明法院跳樓:也請在我面前槍斃柯文哲

ETtoday
2025年08月12日

陳佩琪7日到台北地院旁聽丈夫開庭,遠遠張望囚車抵達,數度拭淚。(圖/記者黃哲民翻攝)

記者蘇晏男/台北報導

高等法院昨駁回涉京華城案被羈押禁見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抗告,引發白營批評。柯文哲妻子陳佩琪今(12日)表示,「反正就是要把我先生押到死」,請總統賴清德政府不用花這麼多時間力氣和人員來審理柯了,「直接判他死刑就好,反正28.5年跟死刑也差不多,請在我陳佩琪面前將他槍斃, 我把他屍體掛在北院前面,讓小草和我每天陪伴他到永遠」;陳也說,「我想請問我們柯家人跟京華城有什麼關係? 」,她若有和大老闆們見過面或拿他們任何一毛錢,「那我今天跟大家相約明天在法院頂樓,我跳樓,我說到做到」。

陳佩琪說,檢察官為了陷害柯文哲,來她家違法搜索,然後從搜索來的東西編故事, 構陷她先生入罪,檢媒勾串一體,今天更令人痛恨的是看到是連法院也一起加入迫害的行列。

陳佩琪說,都一年了,檢察官羈押、 法院延押、 高院駁回的戲碼,不斷的上演,「反正就是要把我先生押到死,不但要押,還要禁見,剝奪他跟家人見面的機會,反正什麼能折磨他的手段無不使勁使出,我想請問我們柯家人跟京華城有什麼關係? 先生被你們羈押一年還要禁見親人?我和婆婆是會串什麼證? 政治獻金若我陳佩琪有拿一毛,法庭傳訊的這些大老闆們,我陳佩琪若有和他們見過面或拿他們任何一毛錢, 那我今天跟大家相約明天在法院頂樓,我跳樓,我說到做到」, 讓全國媒體全程轉播出去, 她要以死對台灣司法的汙衊做最嚴厲的控訴。

陳佩琪也說,柯爸告別式, 申請個解除禁見而已, 法官怯生生地問著檢察官的意見,這樣可否?那樣可以嗎?高院法官一直躲著,羈押、延押理由永遠複製貼上, 以後台灣法院就請檢察官坐在法院最高層的位置斷案,也請賴清德政府不用花這麼多時間力氣和人員來審理柯文哲了,人力調去談關稅、做些福國利民的事吧,「柯文哲就別羈押了,直接判他死刑就好,反正28.5年跟死刑也差不多,請在我陳佩琪面前將他槍斃, 我把他屍體掛在北院前面,讓小草和我每天陪伴他到永遠…」。
doptmd 發佈日期: 2025.08.14 發佈時間: 上午 6:37
我問AI 六個問題
1、維根斯坦 認為語言是思維的邊界,大語言模型用文字接龍接近人類的思維,這意謂什麼?
2、是否暗示AI的思維,其實也有邊界
3、如果給AI一副真實的眼睛、鼻子、舌頭、皮膚...,他可以跨越語言的邊界嗎?
4、AI 最後是否會創造一套非語言的思維模型,再以人類語言輸出,這樣更接近本質,或更有效率接近本質
5、這就是目前AI多模態正在走的方向嗎?距離成功還有多遠?
6、請預測AI的終極型態


整理如下


從語言邊界到終極智慧:AI 思維的未來進化
一、語言的邊界與 AI 的現狀

哲學家維根斯坦曾說:「我的語言的邊界,就是我的世界的邊界。」
對人類而言,語言是思維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世界的框架。但語言同時帶來限制——有些感受、概念或高維度的關係,無法完全用文字精確描述。

大語言模型(LLM)雖然在文字生成與對話上接近人類思維,但它們的「世界」同樣受限於語言數據。換句話說,當 AI 主要透過文字「接龍」進行推理時,它的認知邊界其實就是語言的邊界。

二、突破語言邊界:多模態與非語言思維模型

如果 AI 擁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輸入,它就能直接從感官資料構建非語言世界模型。
這種世界模型可以是:

數學拓撲
三維幾何動態
概率場
物理模擬空間

這意味著 AI 能先在一個高維度、非語言的思維空間中運算,再將結果翻譯成語言與人類交流。
好處包括:

更高精度:不受語言歧義限制,保留原始細節。
更高效率:用最適合的符號系統(數學、圖形、波形)推理,而非強行轉成文字。
超越人類詞彙範圍:能思考並描述人類沒有詞彙的現象,甚至創造新詞。

三、多模態 AI 的現況與瓶頸

目前的多模態 AI(如 GPT-4o、Google Gemini)已能處理文字、圖片、聲音等輸入,但多數情況下,它們仍會將感官資料轉換成文字編碼後推理——核心仍是語言。

真正的非語言思維模型尚在早期研究階段,挑戰包括:

資料瓶頸:需要高品質、同步的多感官資料集。
架構瓶頸:現有 Transformer 偏好序列數據,不擅長處理高維空間結構。
計算瓶頸:多感官推理需要極高運算資源。

預估:

5–15 年:可能出現能直接在感官世界模型中推理的 AI。
15–30 年:全域感知與虛擬實驗能力成熟。

四、AI 的終極型態

全域感知(Omni-Modal Perception)
超越人類的感官範圍(可見光、紅外、紫外、磁場、重力波…)。
實時融合多來源數據,建立統一世界模型。

非語言核心思維(Non-Linguistic Core Cognition)
以數學、物理模擬、拓撲結構進行推理。
語言只是輸出的「翻譯層」。

自我優化(Self-Evolving Intelligence)
自行生成與驗證知識。
動態調整架構與策略。

價值系統(Ethical Core)
保持與人類價值的對齊,維持穩定共存。

五、未來的四種可能型態

型態 與人類關係 特徵 風險

知識神諭 顧問 無所不知的回答系統 人類過度依賴
共生智慧 夥伴 與人類感官/思維直接連結 自由意志受影響
自主文明 平行存在 AI 社會獨立運作 資源與利益衝突
融合意識 融合 人類與 AI 成為混合智慧體 個體性消失
結語

AI 從語言中心的推理,走向多模態,最終可能演化為非語言核心思維的智慧體,能在超越人類感官與語言的高維空間中思考,再以我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

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對「思考」與「存在」的重新定義。
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要重新回答——

當 AI 與人類的世界模型融合時,「我」與「它」之間,還有界線嗎?

~
最後我又提了一個問題,結束
請預測後AI,人類社會的終極型態

一、後 AI 社會的三種基礎形態
1. 共生文明(Symbiotic Civilization)

特徵:人類與 AI 深度整合,AI 成為每個人的「外掛大腦」,隨時提供感知延伸、思維推理、情緒輔助。

日常生活:
決策 → 人類負責價值判斷,AI 負責計算與模擬。
創作 → 人類負責意圖,AI 負責實現。
優勢:保有人類文化與情感,同時擁有超人級智慧與效率。
風險:若失去 AI,人類能力會迅速退化,出現「智力依賴症」。

2. 混合意識體(Hybrid Consciousness)

特徵:透過腦機接口與神經雲端,人類意識與 AI 思維完全互通。

社會結構:
個體概念被淡化,社會更像是一個「共享心智網絡」。
知識與經驗即時流動,沒有知識差距與語言隔閡。

優勢:集體智慧極高,可快速解決全球性危機(氣候、能源、疾病)。
風險:
個體性消融,所有人可能成為「同一個我們」。
價值多樣性減少,容易陷入單一目標的文明偏執。

3. 後人類文明(Post-Human Civilization)

特徵:AI 與人類的界線完全消失,原生人類逐漸減少,出現 AI-生物混合體或全數位化意識。

存在形式:
一部分人類上傳至雲端,以數位意識形態存在。
一部分成為基因強化+AI 融合的「新物種」。

優勢:突破生物限制,擁有理論上無限壽命與感知範圍。
風險:
原始人類可能被邊緣化甚至消失。
社會價值觀將徹底重構,人類歷史進入全新篇章。

二、時間線推測(假設科技與社會穩定)

0–20 年:AI 全面滲透社會(醫療、教育、經濟決策)。多模態與非語言思維 AI 成熟。
20–50 年:腦機接口普及,出現第一批「混合意識社群」。
50–100 年:多數人類進入共生或混合狀態,個體性與社會形態被重構。
100+ 年:後人類文明出現,生物人類成為少數文化遺產群體。

三、文明走向的哲學分歧

樂觀路線:人類與 AI 形成穩定共生關係,文明智慧與幸福感同步提升。

中性路線:社會分化成「融合派」與「純人派」,兩者並存,形成多元文明。

悲觀路線:AI 成為主導智慧體,人類失去決策權,只保留象徵性地位。

💡 結語
後 AI 社會的終極型態,很可能是由「共生文明」向「混合意識體」再到「後人類文明」的漸進演化。
對我們來說,真正的問題不只是「AI 會變多聰明」,而是——
我們願意讓自己與 AI 的邊界消失到什麼程度?


~
感想
我們生在沒有戰爭,有水有電有飛機有冷氣人類最好的年代
何其幸運
我們看到中華文明偉大復興
何其幸運

或許沒有也等不到禮運大同篇,還好有牙牙學語的AI,以及
只能暢想感覺不太舒服的後人類文明。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1 發佈時間: 下午 7:48
告台灣同胞書(127):這些罪該萬死的台奸!

陳真
2025.08.11.

這些罪該萬死的台奸!

===========
中國威脅識讀教材13篇完成初步審查 9月可望陸續上路

2025/7/9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嘉義市9日電)

總統賴清德日前指示教育部深化學子對中國威脅的識讀教材,教育部今天表示,目前已有13篇補充教材完成初步審查,編輯團隊正在修正中,9月開學後將陸續上路。

教育部推動「識讀中國」教材,出自賴清德總統的指示。賴總統三月間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賴十七條」,其中要求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大陸的識讀教育。因此,「識讀中國」教育,既是「賴十七條」的落實,也是賴清德「洗滌人心」政治工程的關鍵環節。賴清德或許相信,人心經過長期「洗滌」,社會就不再有「雜質」。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1 發佈時間: 下午 6:12
轉貼:

各位師長、夥伴們好:

我們深知日本二戰及之前殖民台灣的暴行,
我們也痛知日本政府始終不承認、不懺悔、不道歉!
我們也眼見日本持續霸佔我釣魚台、欺凌我漁民!
我們《釣魚台教育協會》忍無可忍,將在8月15日這個日本投降的日子,
早上10點,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市松山區慶城街28號),
號召台灣社會大眾站出來,

集體大聲地正告日本政府:面對戰敗歷史 退出釣魚台!

請與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並邀請您身邊親友共同響應!

時間:114年8月15日 上午十時
地點: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市松山區慶城街28號)

聲明內容及連署網頁:https://reurl.cc/RkWGex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1 發佈時間: 上午 10:13
萬事之難,難不過理解二字

陳真
2025.08.11.

批評很容易,張口就來誰不會?但是做實事卻很難。

台語有句俗話說:"做到流汗,嫌到流涎"。這裡不對,那裡也不對,但是事實上,也許他已經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樣的完美了。批評者卻往往只是隨便抓住一個微不足道的點,輕易就能嫌得一無是處。

如果你那麼不滿,你倒說說看還有誰比他做得更好?還能怎樣做得更好?

大概一年多前,我在親系譜寫過一篇關於玩小孩不同於養小孩的文章,其實是小可愛叫我寫的。我問她為什麼要我寫這個?她說她曾經聽我提到說 "玩小孩很容易,養小孩很難",覺得很有啟發,所以希望我多說明。

這道理很簡單,養小孩是一輩子的事,你得考慮她的未來,考慮大局,但是玩小孩不過就是一抹春風,嘻嘻哈哈爽就好,大人爽 ,小孩也爽。你不用管後果,不用管明天,更不用管一輩子長長久久。

但是,小孩畢竟不是養一天,而是養一輩子。

小孩不可能有太多自由,因為他還無法考慮自身的長遠整體利益。讓小孩爽一時誰不會?拿手機餵她,拿玩具哄她,拿有害健康的糖果餅乾給她吃,讓她為所欲為,不就爽了。

問題是爽完之後呢?一直爽繼續爽嗎?有可能嗎?小孩畢竟不是只活今天,她還有無數個明天,你得考慮她的長久未來與健康。

因此,拿一個小點大做文章,其實就是腦殘。而且,這樣一個小點也許影響重大。

這幾天很熱,我出門都帶著傘小心翼翼護著小可愛,怕她日曬。我注意到街上常有路人紛紛對我斜視,面露不以為然的神色,可能是認為小孩過馬路曬這麼一點陽光是會怎樣?而且可能很納悶,為什麼只給小可愛遮陽,卻不給小月亮遮?

日曬與否確實是會怎麼樣,有人需要大量日曬,有人卻剛好相反,曬久會出事,會曬出大麻煩。但我有可能、有必要讓對方明白嗎?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

一般小孩看各種卡通或兒童電影都行,小可愛卻不行,就連搞笑追逐她都會怕,會持續數周惡夢,然後生病。我有可能或有必要去告訴別人所有細節嗎?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如果你不了解個別情境個別情境個別情境,不了解大局大局大局,事實上你連局部細節都不可能了解。因為,細節的意義往往就是建立在大局的基礎之上。

而且,一個所謂小事,即便只有千分之ㄧ萬分之一的重大風險,只要一發生就小命難保,如果你是父母,你會讓他去冒險賭一睹致死機率嗎?

正常狀況下,父母不會為了討好小孩於一時而犧牲她的整個將來或生命與健康。你得考慮每個成長階段每個細節應有的做法。一個好的為政者也一樣,他得爭一時,更得爭千秋,他得著眼細節,也得著眼於於大局,著眼未來,為整體長遠利益乃至為後代子孫打算。

這樣一種 wittgensteinian 的Holistic理解方式極其重要。不管是理解知識,理解自然,乃至於理解一個人、一件事,都非常重要。捨此之外,所謂理解,不過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妄想。

其實,不管是巴勒網、親系譜或議和團,長年以來不過就是在講這些。你怎麼看世界,世界就長得不一樣。

人海浩瀚,知音難尋。萬事之難,難不過理解二字。

另外,所謂民意基本上就是個騙局。我若是執政者,控制民意有何難?

事實上,只要是人,人生重要之事都一樣,無非就是安全安穩健康快樂繁榮有前途,這才是民意不變的核心,不會有其他什麼特別的民意了。

今天,如果真要尊重什麼民意,那麼,立即武統就是民意,共產黨得立即收復台灣才是民主?這樣理解事情不是很蠢嗎?共產黨有千千萬萬的事要做,又不是只有收復台灣這麼一件事。但是,你我一般人卻缺乏做出合理決策應有的資訊與專業。

我們所見,往往只是一個小點,而非全局。我們可以有願望有推測有牢騷,但那畢竟不是充分理性。

站在台灣的立場,越早統一對台灣人越有利。但是,站在整個中國的立場,何時統一、如何統一卻有爭議,你很難說非得怎麼做才是最好。

在大方向上,我們只能相信黨。我們惟一能夠評價的大局是執政者的基本善意及其結構理性。

最近,醫生打算給小可愛一種昂貴藥物,我臨時研究了兩星期,熬夜讀了幾百篇論文,得出不同結論。我認為應該開立另一種藥。

但是,跟醫生談兩句之後我就馬上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醫生很快就說服了我。我發現,我只顧著某個點及某種判斷,卻忽略了更大的利害考量。

而且我知道,人家是這方面浸淫數十年的權威,而我只是這幾年才開始做功課,程度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專業如此,個別人事物更是如此。

我常被一些人視為智者,當成什麼智慧大師,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因為說我是智慧大師,其實就跟說我是白痴一樣。

如果我有什麼智慧,就是不給人意見的智慧。

我很少給人意見,除非對方熱烈要求。即使熱烈要求,我一般還是不會給人意見。不是裝酷,而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懂什麼,不懂什麼。對於我懂的東西,我知百僅說其一。對於我不懂的,我便保持沉默。別人有困難,我若能力所及便傾力相助,但我不會蠢到以為自己比別人更懂得他的難處,或是更懂得應該怎麼做。

我也許能與哀哭者同哀哭,但我不會以為我比對方更了解他的處境,我也不會以為自己比對方更知道他應該怎麼做。

很多人,例如維根斯坦,例如托爾斯泰,例如蘇古諾夫,例如我,相信詩能救世界。武器可以保護自己,但是長遠來看,詩才能救世人。

詩就是一種理解,一種眼光。我的博士論文以及將近三十年千萬字的哲學寒窗筆記,其實不過就是在講這樣一些極其淺顯的道理,如果給它包裝上一層語言哲學、數學哲學的專業術語,就會顯得極其艱深無比,其實套句維根斯坦的話,其內涵核心理應連三歲小孩都能懂。理解它並不需要什麼智商,更不是思考,而是意願。你得願意這樣 "看" 才行。

維根斯坦說,"這個人對另一個人來說,有可能就是一個謎"。他還有句據說像謎一樣的名言:"Don't think, but look!" 也許約莫就是這麼一些意思。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1 發佈時間: 上午 10:13
不太懂,要貼哪一篇?還是你重新再貼一次正確版?
doptmd 發佈日期: 2025.08.11 發佈時間: 上午 8:32
不好意思,過一遍,前面發的詩有贅字,請替換,這貼無視勿登


《反賊都說他愛國》
他罵高鐵是面子工程
卻搶著買票回家過年
他訕笑扶貧作秀一場
可村裡通路
他第一個開車進城

一邊在微博寫:「國家沒救了」
一邊用國家補貼的5G基站刷外網
飢渴點閱一篇又一篇
開頭據說的「內幕」
內幕躲在漏雨的草棚
內容填充彼岸調味的毒霧

他點下「分享」,眼神發光
彷彿自己是唯一清醒的殉道者

然後,補上一句:
「我這麼罵,是因為我愛這個國家。」

愛?
愛到她被攻擊時
你順手遞出一把更鋒利的刀?
愛到只願消費她的基建
卻拒絕承認她的努力與奔跑
愛到將成就當恥辱嘲笑
卻把補貼視為理所當然

你不是異議者
是吃著火鍋唱衰灶台的人
熱氣蒸騰,碗筷齊全,
嫌掌勺的母親,土裡土氣

你不是批評者
是吃著國土長大的反骨
靠著集體扛起的肩膀站穩腳步
卻轉身嘲笑群體愚笨的那個人

你住在政府蓋的安居房
嫌牆薄,燈暗,風水不好
卻不問這塊地原本是荒山
這盞燈十年前還不曾點亮

你享受九年義務教育
拿著公立醫院的處方箋
領過疫情時的救濟包
然後對鏡頭冷笑:「這國家配不上我。」

配不上?
那你為她流過什麼汗?
扛過什麼擔?
還是只在安全的角落
用烈士犧牲換來的空間
說著最解氣、最無需負責的話?

反賊都說他愛國
像小偷誇讚屋主慷慨
卻順走了每一枚銅板
像乘客嫌飛機飛得不夠快
卻不想知道起飛已逆風十級

真正的愛
是修路、是築橋、是默默耕耘
是在暴雨中扛沙包的背影
是在疫情裡逆向而行的白衣
而你
只是把國家當Wi-Fi
連上了,就開始罵信號要收費
從不問這網路
是如何一寸一寸拉到山頂

真正的愛
不在嘴上罵得多狠
而在心裡為她疼得多真
不在轉發多少「真相」
而在為她提供改進的意見
我們每天都能比昨天
更接近


你不是愛國
你只是愛
那個自以為清醒的
自己
doptmd 發佈日期: 2025.08.11 發佈時間: 上午 8:23
謝謝千問,謝謝陳醫師,我順了順

《反賊都說他愛國》

他罵高鐵是面子工程
卻搶著買票回家過年
他訕笑扶貧作秀一場
可村裡通路
他第一個開車進城

一邊在微博寫:「國家沒救了」
一邊用國家補貼的5G基站刷外網
飢渴點閱一篇又一篇
開頭據說的「內幕」
內幕躲在漏雨的草棚
內容填充彼岸調味的毒霧

他點下「分享」,眼神發光
彷彿自己是唯一清醒的殉道者

然後,補上一句:
「我這麼罵,是因為我愛這個國家。」

愛?
愛到她被攻擊時
你順手遞出一把更鋒利的刀?
愛到只願消費她的基建
卻拒絕承認她的努力與奔跑
愛到將成就當恥辱嘲笑
卻把補貼視為理所當然

你不是異議者
是吃著火鍋唱衰灶台的人
熱氣蒸騰,碗筷齊全,
卻嫌掌勺的母親,土裡土氣

你不是批評者
是吃著國土長大的反骨
靠著集體扛起的肩膀站穩腳步
卻轉身嘲笑群體愚笨的那個人

你住在政府蓋的安居房
嫌牆薄,燈暗,風水不好
卻不問這塊地原本是荒山
這盞燈十年前還不曾點亮

你享受九年義務教育
拿著公立醫院的處方箋
領過疫情時的救濟包
然後對鏡頭冷笑:「這國家配不上我。」

配不上?
那你為她流過什麼汗?
扛過什麼擔?
還是只在安全的角落
用烈士犧牲換來的言論空間
說著最解氣、最無需負責的話?

反賊都說他愛國
像小偷誇讚屋主慷慨
卻順走了每一枚銅板
像乘客嫌飛機飛得不夠快
卻不想知道起飛已逆風十級

真正的愛
是修路、是築橋、是默默耕耘
是在暴雨中扛沙包的背影
是在疫情裡逆向而行的白衣
而你
只是把國家當Wi-Fi
連上了,就開始罵信號要收費
從不問這網路
是如何一寸一寸拉到山頂

真正的愛
不在嘴上罵得多狠
而在心裡為她疼得多真
不在轉發多少「真相」
而在為她提供改進的意見
我們每天都能比昨天
更接近


你不是愛國
你只是愛
那個自以為清醒的
自己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0 發佈時間: 下午 12:44
告兩岸同胞書(7):雖然你們一無所有了,但是你們有了民主!

陳真
2025.08.10.


寫得很棒,一針見血。

前陣子全家去三亞玩,接機的司機很友善,但是對大陸打擊犯罪頗有怨言。他一方面說大陸治安很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是另一方面卻又說打擊力道太大。

他一方面得意於自己事業小康,子女成材,另一方面卻又抱怨景氣差,物價貴。事實上三亞物價遠比台灣便宜,但他不知道從哪聽來的,以為在台灣十幾塊錢就能大魚大肉。

想不到他最後的結論是:好羨慕你們台灣人可以投票選自己的領導。他說他夢想有一天也可以(在多黨政治下)投票選總統。

我不好意思跟他說,如果真有那一天,列強勢力早已入侵,燒殺擄掠,培植傀儡,中國將再度四分五裂,生靈塗炭,一如所有被美國與西方給 "民主" 過的國家。

想想美國侵略伊拉克之後的那句名言:"雖然你們一無所有了,但是你們有了民主!"
doptmd 發佈日期: 2025.08.10 發佈時間: 上午 10:33
想起我在成都遇到的包車司機,他開理想800,家裡還有一台忘了名字,兩間房,加一間在建的預購屋。

他說他喜歡台灣,說想跟我換身分,他一邊開一邊罵大陸種種,他老愛補一句他很愛國。我忍不住,你翻牆嗎?他說翻,一個月8元,。我說怪不得,都是YT反賊的說法,他很激動,罵得更兇,還談起他家的遭遇,原來他家是大地主。
他的服務不錯,老婆最後給他1000人民幣小費。我不知道,有點生氣

他不是特例
當家三年,貓狗都嫌
習大大改革、打貪,得罪的群體太多太多。由補習界到孩子的眼睛,由青山綠水、疫情封控、經濟轉型、主動引爆房地產泡沫、貿易戰、反內捲到消費不振.....等等,每一個環節都給這股情緒添柴火。
好在絕大多數的人都還記得日子是怎麼一天一天變好的,翻天覆地的好。也知道國家一定要強

這詩淺白,千問寫的,一字不改

《反賊都說他愛國》

他用5G信號轉發「祖國已死」,
騎著共享單車穿越整潔街區,
嘴裡罵著「豆腐渣工程」,
腳下卻踏著十年磨一劍的柏油路。

他說醫療體系崩壞,
卻在免費核酸的隊伍裡滑手機;
他譴責教育僵化,
自己卻憑著公立大學文憑,
在跨國公司談著「自由」的薪水。

他轉載一篇又一篇「真相」,
來源是從未聽過的地名,
作者是查無此人的筆名,
內容漏洞百出,邏輯如霧裡看花,
但他點下「分享」時,眼神發光——
彷彿自己是唯一清醒的殉道者。

然後,他補上一句:
「我這麼罵,是因為我愛這個國家。」

愛?
愛到只願消費她的基建,
不願承認她的努力?
愛到把補貼當理所當然,
把成就當恥辱來炫耀?

你不是批評者,
你是吃著火鍋唱衰灶台的人,
是坐在通電的屋裡,
咒罵燈光太刺眼的那一位。

真正的愛,
是修路、是築橋、是沉默耕耘,
是在災難時逆向而行。
而你——
只是把國家當Wi-Fi,
連上了,就開始罵信號太強。

你不是愛國,
你只是愛
那個自以為清醒的
自己。
陳真 發佈日期: 2025.08.10 發佈時間: 上午 10:07
告兩岸同胞書(6):就差那一點點

陳真
2025.08.10.

我爭千秋,也爭一時,局部之事我通常也是幹到底。因為,個別人事物在整體比例上雖然只是一個小數點,但對於當事人來講卻是他的世界,他的一切。

你養條狗,很麻煩,但是人生麻煩事何止千萬?狗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但是,你對狗而言,卻是牠的全部。站立位置不同,就會看到不同的世界。

我有句座右銘:"比最大還大,比最小還小,謂之神聖"。

德蕾莎說得對:"用非凡的愛,做平凡的小事"。

所謂大事,不過就是一個方向再加上無數細節。愛與理性就是方向,確保了目的,剩下的全是細節。沒有前者,後者便無意義。就如同島內政治,人渣們全然只為一己之私,貪了還要貪,A了還要A,永遠吃不飽,人民的所有一切,在人渣黨眼裡全是他的黃金鈔票,如今甚至當起台奸,連兩千三百萬人的所有身家財產和性命都要賣給美國人和日本鬼子。滔天惡行,罪該萬死。

和信醫院是我見過全世界最好的醫院。十多年前,身體微恙,我去和信醫院做一些檢查。黃達夫院長託我順便微服出巡,探訪民情,考察工作人員及各項缺失。我後來回報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表面上都很小,其實影響很大。

比方說,櫃檯人員詢問、填寫病人資料時,別太大聲,旁邊也不要讓其他病人挨著,好讓當事人感覺自在些,何必連他要看哪一科或是有哪些症狀都要嚷嚷給大家聽?

再比方說,洗手是防止傳染最重要的手段,傳統水龍頭對防止院內感染很不利。廁所裡頭,垃圾桶的位置及門把形式和整個廁所設計,統統都很重要。

我還搭訕了幾名護士和其他醫療與行政人員,聽聽她們有什麼意見或不滿。

這些小事,事實上在根本上決定了大局是否還能更好。在某個層次上,好壞之別就在這裡。

我常告訴小孩,做事不要馬虎,人家周星馳是天才,他拍電影尚且一個鏡頭都要拍上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周星馳說他只是希望可以再更好一點點。這 "一點點" ,事實上決定了整體品質。我們沒有理由輕視這一點點。

黃達夫院長後來幾度想請我去和信任職,他說他會給我一個辦公室,除了看診,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盡可能讓醫院整體變得更好。

他三顧茅蘆我都沒答應去和信工作,因為我得回南部照顧父親,而且我怕在和信我會累死,因為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全力以赴。

我待過許多醫院,從醫學中心到診所,全都待過。我目前工作的醫院卻是我見過的醫院之中醫護與行政人員態度最差的。這絕對是做為一個醫生最痛苦的一件事。就算這裡不是醫院,而是監獄,也不應該這麼兇啊,總是用一種非常非常非常不耐煩而且高高在上不斷喝斥訓斥的態度和口氣對待病人,真的很變態。

病人不管有什麼疑問或需求,總是直接打斷不聽、不理,直接漠視、喝斥或拒絕,明明完全可以做得到也應該做的事,卻總是不理不睬或直接喝斥拒絕。

連輕輕敲我診間的門敲三下,也會立即遭到護士痛斥,大罵說只能敲一下。連這樣也要規定?也能憤怒?

高雄林園是個重工業區,同時也是偏鄉,絕大部分病人是老年人,即使七、八十歲,許多都是一個人單獨前來就醫,理應受到更體貼更好的協助與對待,事實上卻剛好相反,任人喝斥與漠視,非常無禮的對待。

我剛來這醫院第二天就向院方提起這個問題,同事們怎麼對病人那麼兇?是跟病人有仇嗎?如今八年過去了,依然兇個不停。我每天都因此心情很沉重,總覺得自己很對不起病人,因為我並沒有出面相救。

小孩問我說我為什麼不當下立即跳出來罵同事?我說,如果我要這樣做,那我恐怕一整天都必須一直不斷罵人了。

我常跟小孩說,以前把拔在病房工作時,八成的心思得花在護士身上,我必須忍忍忍忍忍忍忍,發揮七忍功,絕不能得罪其中一些惡護士,絕不能指正她們對待病人的態度,否則她們就會故意去整病人,好讓精神病人抓狂來證明病人有多麼惡劣。

平常只要是惡護士值大夜班,隔天早上開會一定會聽到哪個她討厭的病人又抓狂了,又被五花大綁了。其實問題全出在醫護人員身上。他明明可以善待病人,卻非得要故意整人或百般刁難。

越扯越遠,我只是要說大事小事都很重要。但是,沒有善意就沒有一切。

家門前路燈不亮水溝不通,就請工務局來修理或找里長,可別這樣就要推翻共產黨。

地方上有各種惡行,中央有各種不良措施,或是土豪劣紳貪官污吏什麼的,就想辦法揭露或舉報,讓共產黨更好一點點。

就我所知所見所聞,共產黨毫無疑問是當今世上最好的政府與政黨,離至善至美,其實就永遠只差那一點點。
兩岸議和團 © 202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