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交響樂合唱曲
這篇很長,送給板主、板友、小可愛、板友的好友和子女們。原本我在今年二月想等3月26日前後來發文,但唯恐屆時有啥重大時事新聞,決定先發了。
全面抗戰時期,1939年三月下旬,來自廣東省,34歲的冼星海,在延安的窯洞,和其他做文藝工作的同志們,聽了湖北省詩人光未然朗誦的黃河詩篇後站起說,我來譜曲,我有把握。說來就來,他不眠不休花了六晝夜,在3月31日創作出偉大的《黃河大合唱》合唱組曲。共八首。4月13日延安首演。
在藝術上,留法的冼星海將這部組曲融合西方古典音樂、中國傳統音樂。他尤其重視黃河老鄉的民歌。此前他和光未然對黃河都是陌生的,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中部地方人。光未然早前在渡黃河去山西省抗戰時,一方面覺得自己可能死於戰火,另一方面從壯闊的激流、高拔的石峰、船夫吆喝的號子中感到了鄉土的莫名力量。
冼星海到底是否見過黃河我不清楚,可能從廣州北上,前赴北京大學學習音樂途中在華北見過,除非是搭夜車窗外一片漆黑。後來從上海到武漢又轉往延安的路程倒是不用經過黃河(我看了地圖)。1938年秋天武漢淪陷前後他去的延安,這年五月毛主席已寫出《論持久戰》做出戰局預測和戰略戰術下達,要大家打到底,會贏!他預判日軍打不動了,極有可能被迫南進南洋和北進西伯利亞。周恩來邀冼星海上延安,冼星海對西北經驗有限,對更南邊的新加坡倒是熟,小時候媽媽在這兒幫傭,他有機會觸摸小提琴從而開啟音樂之旅。是的,他是華僑的身份,後來才又回廣州習藝。
作為一個母語是廣府話的老廣(基本廣東分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他是番禺人,生於澳門;「番」發音潘,番禺位於廣州南邊,2000年劃入廣州市,番禺和澳門講廣府話,俗稱粵語),冼星海回國後就曾創作廣東沿海蜑家船夫的組曲,才情畢露;有人說他本就是蜑家人,附帶一說,港獨自稱是蜑家人而非華人的說法,抄襲自台獨講台灣有平埔族血統故非華人。之後他在延安聽光未然聊到黃河船夫的情狀,這讓他一點就通,二者都是中華民族的草根味,艱苦且豪邁。而他對黃河的情感想像,這是無論中國哪裡人都共情相通的。光未然(1913-2002)年老時在紀錄片中受訪表示,當時在窯洞中朗誦這幾首詩,星海還沒給它插上音樂的翅膀。
在精神内涵和目標上,黄河大合唱反映抗日的信念,打动人心;它是抗戰歌曲,民族交響詩歌,是小調歌謠,是磅礡大曲(忽想到大曲酒,即大麴酒)。当时本曲传唱很廣,延安也派人去重慶、昆明演出過。直到國民黨中央退來臺灣後才禁。本島綠營不關注抗戰史,藍營關注也有限,而且老藍至今愛講中共沒有抗日,直到現今仍歪曲史實。這部音樂篇章亦可說是中共八路軍、新四軍投入抗日的一個證明。八路軍在北方,新四軍在南方。
冼星海在1939年春天完成這部史詩樂章,不幸六年後因病過世,得年四十。只因他1940年五月前往莫斯科做抗戰紀錄片的後製(此時女兒剛出生八個月)。不巧隔年趕上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紀錄片被戰火損毀,還好他在莫斯科找了時間把黃河大合唱的交響樂部分做了精進(首演的提琴、胡琴都不夠,打擊樂器是替代道具,低音大提琴是汽油桶做的,所以冼星海最初在器樂編排上的譜子相對簡單),他在莫斯科重新加工做了一套譜子,這個版本讓後世指揮家更有了發揮依據。當時,他從蘇聯返回祖國途中,因飢寒交迫得了肺病,流浪受困于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被熱心的當地人收留照顧。後來才送去莫斯科,抗戰勝利的兩個月後他病逝異鄉;1905-1945。女兒冼妮娜常以父親為榮。
由於本島長期封鎖黃河大合唱,1990年代中期我才首次聽到。十分震動。當時是聽香港雨果出品的《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會的現場錄音CD,除了有呂思清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新中國成立後兩位音樂家完成的偉大作品)、台灣兒童合唱團唱的《大海啊,故鄉》(這首是新中國的曲子,若我沒記錯是台灣某小學的合唱團擔綱或參與的演唱;但查證的資料沒列出,只列出香港和新加坡的少年合唱團,所以可能我記錯?有可能也唱了台灣兒歌使我記憶混淆)等,最後是黃河大合唱,太酥麻了。
這場北京舉辦的音樂盛會把兩岸多地20世紀的傑出音樂作品做了演繹,主持人是台灣的鋼琴家吳冠英女士和大陸的孫道臨。後來也曾去廣州等地舉辦。CD中有台灣音樂家許常惠老師受邀上台致詞,彌足親切。這一套兩片CD在我97年從高雄縣大社鄉萬金松地區搬回台北後卻遺失了,怎麼找都找不到,後來動身南下原租屋處去找仍未獲。進入網路年代,從網路查到北京也有出品這個CD,但雨果網頁搜不到。當時住南部常聽,打麻將前聽了必勝。
90年代我姐姐得到一張台灣陸軍官校合唱團出品的CD,他們唱了黃河大合唱。大陸指揮家嚴良堃也曾來台指揮本曲,不過好像只有指揮合唱,由鋼琴伴奏,沒有管弦樂團。油管和b站都有找到,說是2001年的。其實他1989年七月就來指揮過,前一年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指揮杜黑去北京找他要過譜子先回來練。「新闻局始终说曲子有问题。我说,里面哪一个音是‘共产党’,你给我指出来!”说到此,杜黑大笑。到后来,时任中国国民党办公厅主任的宋楚瑜出面说话,改动了歌词中的三个地方:“新中国已经破晓”改成“全中国已经破晓”,“太行山上打游击”改成“大家齐心打游击”,“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改成“全世界受苦的人们”。 直到正式演出的前一晚,准许演出完整版的批文才送到乐团手上。曾参与《黄河大合唱》台湾首演的合唱团成员陈逢淼回忆:“演出很火爆,台下座无虚席,很多老兵哭得泣不成声。」(2009年的大陸網站資料)。
其實新中國是1949年才建立,歌詞的新中國不是指中共成立的政權吧,比較像新精神的意涵。太行山上打游擊一句,這也沒啥,八路軍在此抗戰,又不可能表示國民黨部隊沒抗戰,中時在2012年的報導講,有的台灣國軍老兵說他們曾在北方或太行山打過游擊,他們覺沒必要改。在我看「全世界勞動的人民」這句是共產主義、國際主義、共產國際的基本精神,但以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精神來看也是大差不差,何況孫中山曾聯俄聯共(國民黨叫聯俄容共,國共一起北伐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在北伐中途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奪權成功並發動412,國民黨叫「清黨」,國共翻臉,直到抗戰是第二次國共合作後來1941年初「皖南事變」再次翻臉才各抗各的;此外國父還講過一句「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哩。)。中時報導2012年台灣辦七七事變抗戰75週年活動,三軍官校等軍事院校合唱團曾唱保衛黃河但這些歌詞到底是不是採用原句我不清楚。個人認為原句是怎樣就怎樣,不然就別唱,國民黨謹小慎微的毛病弄到今天連和平統一和中國人都不敢講。如今不是改的問題,是全沒了,厲害我島。
嚴老的說法,記者是這樣寫:「严良堃也还记得,《黄河大合唱》演出前,关于公演“好”与“不好”的讨论当时在报端吵了一个月,一份当时台湾的剪报资料他至今保存。后来,《黄河颂》、《黄水谣》两个乐章先解禁了。演出的批准书,在一九八九年七月首场演出的前一天送达。严良堃对记者说,他了解到那几场音乐会,两个乐章的演出让许多老兵、台湾观众震撼、感动、流泪,在四十多年后重新听到这么好的曲子。至于《黄河大合唱》在台湾全曲解禁,还是后来的事,“太行山”等少许字眼也进行了改动。到一九九0年,一个台湾合唱团首次到北京、上海演唱《黄河大合唱》。严良堃说,在当时中央乐团进行演出前排练时,他听到来自对岸的一百多位音乐人在那里唱“黄水奔流向东方”,热流满胸、感动极了。」(2007年大陸網站資料)此處指杜黑在1990年率合唱團應邀去北京、上海演出本曲,2009年也曾去大陸指揮過萬人演唱本曲。如今作為指揮黃河大合唱不二人選的嚴老已過世,他過世前指揮棒重任交到李心草;不是說只有他有資格指揮這首的意思,他們好像都是中國交響樂團的。
現在我於本站將大陸b站的黃河大合唱視頻挑出幾段分享。大家可聆賞和想像咋一個廣東人、華僑如此天大的才情和能量,寫出這部世界級史詩樂章。他當年在窯洞構思時,講過一句,還得是民歌。他創造的這些歌曲是真正取材底層群眾吟唱的調子,揉合聲樂的美聲。黃河大合唱,接地氣,親切,生命力飽滿,大俗大雅,大氣,柔情,絕唱。大約每年我都會聽個幾天,每年b站也有新的上傳。油管也有一部分。包括台灣民間合唱團唱的。冼星海,偉大。朋友們,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日又將到了。
#曲目節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4y1K7YZ/
節錄之第二首《黃河頌》(共八首)。1993年,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我第一次聽黃河大合唱的CD是他在這個音樂會唱的LIVE。演唱者男中音傅海靜從紐約特地回來。指揮嚴良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V4y1p7Ck/
節錄之第四首《黃水謠》。2022。指揮鄭小瑛老奶奶(她祖籍福建永定,客家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t411P7LF/
節錄之第六首《黃河怨》。女高音王秀芬。1985。指揮嚴良堃。標題說比郭淑珍好僅供參考。郭是王的前輩,早年留學莫斯科的女高音,實力也很強,B站上有,暫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64y1e7og/
節錄之第七首《保衛黃河》。2020年。指揮李心草。很燃!合唱團是甘肅和北京一起擔綱。
#全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f4y1E7Dk/
黃河大合唱全部八首。2021年,李心草指揮。後面另有兩個視頻,一個是返場,安可曲,李心草知道觀眾太喜歡保衛黃河,於是再唱一次這首,風格不同,觀眾一起打拍子,又酷颯又歡樂。另一個是黃河大合唱紀錄短片,也值得看,有各年代演出片段,光未然談冼星海,冼妮娜談父親。連正曲八首共三個視頻,播完後會自動跳到下一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b411T7xU/
黃河大合唱。1985年。指揮嚴良堃(他在延安時期參與過黃河大合唱演出,前面提到的郭淑珍是他留俄的同學)。標題的80週年指上傳時間。
#背景資料
【黄河大合唱】这首歌中国人都听过,背后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哔哩哔哩】 https://b23.tv/YHryNuz
共八段。前兩段是上下兩集紀錄片,介紹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冼星海和光未然的事蹟、我國當年歷史。之後有李心草在甘肅指揮合唱排演的六段短視頻花絮,相當值得看,可領略李心草的才情和風趣。每個視頻結束後會自動跳到下一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b411p7mP/
黃河大合唱的電視專輯節目。光未然的兒子、延安當年參與演唱的老同志(一男一女)等人當來賓。
後註:我前面節錄的,沒發第一首、第三首、第五首、第八首,不表示它們不好聽。只是圖省事,省版面。第一首《黃河船夫曲》,是個引子的作用。洗星海在莫斯科另外寫過一個序曲,但不是這個。序曲是(純)管弦樂曲。為何後世公演不加入序曲,原因很多,我問過深度求索,總之不是故意不演,這有學術考量,涉及究竟是否定稿,或是大家習慣了八首的版本。冼星海就像打出全壘打或投出三分絕殺、補時射門掛網的球員,他知道自己這部大曲的藝術成就有世界級的份量,但全世界知道的人有限(當然全中國鄉下的百姓也可能沒機會聽到,這是廢話,閩南歌謠四季紅改成交響樂曲也很多台灣人不知道,我看這年頭文青知道才怪),他很想讓黃河大合唱更棒,於是寫了一個管弦樂序曲,他在巴黎、莫斯科學的和看到的東西他也想秀。至於《保衛黃河》為何有「龍格里格龍」,這啥鬼?這是他最初就作的,這是聲樂的花腔,他覺得加入這個很有趣(他留下的筆記提到有趣),燃點到了必須有。可見黃河大合唱絕非只滿腦子抗戰,他的藝術細胞不得不做成藝術性的豐沛和趣味性,各種男女獨唱、齊唱、輪唱,他火力全開。他知道這部大曲會在後世傳唱,這點相當感人,不光抗戰主軸凝聚人心,而且相當動聽,使各種樂器的音樂家也可「玩」得開心。我相信他生病的時光中他感到英年早逝雖有遺憾但也知道自己不枉此生。阿拉木圖有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和紀念碑。
第三首《黃河之天上來》是長詩朗誦配上琵琶,據說以前有時沒演出這首,光未然在1970年代曾把全詩重新註記琵琶配合的地方,此後這首必定一起演出。第五首《河邊對口曲》是二男對口,對唱,講兩個老鄉相遇聊天。第八首《怒吼吧!黃河》,有人問,第七首作得如此高燃,第八首該怎麼來?李心草在記錄片花絮中有跟團員們講解。另外近年延安的魯藝合唱團(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戰年代在延安成立,冼星海是其中一個教員,嚴良堃是魯藝學生)的一個年輕指揮家(名字我忘了)曾講,歌詞唱到黃河、松花江、黑龍江、珠江、揚子江,又唱到「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作結束的這句格外重要。
#另附其他演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h411h7Gg/
2019首演八十週年。鋼琴家袁杰。指揮李心草。前半場是開場《紅旗頌》,1965年呂其明作曲。然後是《黃河鋼琴協奏曲》,這是1970年殷承宗等人根據黃河大合唱改編,71年首演。後半場是《黃河大合唱》。中國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返場一,《萬泉河水清又清》,二,再次保衛黃河好歡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a4y1H7g8/
李心草2020。合唱團也有甘肅來的一批。這個版本音、畫不同步但網友們發彈幕還是捧場,不影響耳朵;我最初聽的不也沒畫面。前面節錄第七首《保衛黃河》是從這場抓的,音畫同步。
其他合唱團、樂團的版本暫略,B站很多,有些大學院校也做得挺好。我有信心大家不會嫌棄我佔用版面空間(汗)。黃河大合唱3/26~3/31、4/13生日快樂。八十六歲快樂。
如有回應或指正,譬如為何國民黨版本的抗戰史那麼爛、為何要講蔣介石奪權、藍營為何那麼噁心(綠營妖花朵朵開的噁心太明顯了,藍營是台灣問題的壞根),因時事太多太快速,不一定要佔用本板空間,可電郵我:wcer.zhang@gmail.com萬康敬上。
張萬康
發佈日期: 2025.03.19
發佈時間:
上午 5:14

